天天即時看!生產靠代工,銷售靠小米,沖擊IPO的趣睡科技難“獨立”

2022-07-14 16:49:02

來源:騰訊網

記者 |

編輯 |

1


(資料圖片)

7月6日,證監會批復同意成都趣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趣睡科技”)的創業板IPO注冊。歷時兩年、三輪問詢后,這家獲得小米系資本投資、自稱“非典型生態鏈模式”的公司終于向前一步,到達上市的臨界點。

據悉,此次IPO計劃募集資金8.05億元,主要用于產品升級與營銷拓展、研發、管理、補充流動資金,由中金公司保薦。

趣睡科技成立于2014年10月,主營家居市場,自有品牌“8H”覆蓋床墊、沙發、枕頭等多款產品。公司注冊半年后即獲得順為資本投資,屬于最早一批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目前排隊“第五家小米生態鏈上市企業”的不止趣睡科技,已提交過申請的就有三家,分別是:主做電動牙刷的素士科技、研發生產智能攝像頭的創米數聯、提供全屋燈光照明的易來智能(已提請撤銷IPO申請)。

雖然此前證監會已明確否認“小米生態鏈企業IPO申請存在政策受限”,但在對上述三家公司的質詢問題中,與小米的合作始終被反復提及、多重拆解剖析。

過度依賴小米,“科技”含量受質疑

按照證監會披露的《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招股說明書》介紹,小米提出的“竹林理論”強調以供應鏈為核心。

趣睡科技選擇的是“下游負責代工生產——中游負責設計與品控——上游負責銷售“路線。

小米生態鏈的“同心圓”版圖中,趣睡處科技于最外圍的生活消費品一環,所在的家居市場早已品牌林立,除了宜家、無印良品、席夢思、慕思等,中小公司更是不可計數,競爭異常激烈。

根據意大利米蘭輕工業信息中心(CSIL)統計,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家具生產國與消費國,貢獻全球將近一半的產值,消費量則在2016年超越美國排名第一。

與海外家居市場的起步早、巨頭占有率穩定、出口為主的全球背景不同,國內市場呈現出需求基數大、高增長、低滲透、供應與銷售體系極度分散的格局。

以趣睡科技主打的床墊細分市場為例,中國床墊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23.8億美元增長至 2017年的89.4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8%。銷售額排名前五品牌的市場份額總計僅為15%。而在美國,2018年市場前五大品牌的市場份額總占比已接近70%。

大而分散的市場有著巨大的增量缺口,正是自帶“鯰魚基因”的小米生態的天然戰場。然而,趣睡科技所遭受的質疑遠大于對成績的肯定。

僅就收入規模而言,趣睡科技屬于不折不扣的初級新手。據招股書披露,其營收規模十分有限,常年不及行業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且多項數據的增長呈放緩趨勢。

2019-2021年期間,趣睡科技年營收分別為5.5億元、4.8億元、4.7億元,對應可比公司的市場均值為47億元、54億元、78億元。對比上個月登陸A股上市的慕思家居,前者收入僅接近于后者的凈利潤。

數據來源:招股書

制圖:界面新聞

作為傳統家居品類的初創公司,趣睡科技選擇代工是一把雙刃劍。證監會的問詢更是兩次直指“主營業務的穩定性與持續性”。

一方面,公司依靠互聯網打法,線上零售近乎貢獻了全部收入。但在實際業務上,線下生產高度依賴夢神、喜臨門等家居供應商代工,線上銷售高度依賴小米、京東兩大平臺,使得其在業務上呈現出重銷售、輕研發的情況。

反映到費用投入上,趣睡科技的研發費用在主要的三項費用投入中排名墊底,銷售費用更是常年在研發的十倍左右,2017年更是高達23倍。

數據來源:招股書

制圖:界面新聞

趣睡科技的研發工作主要為協調上下游的行業調研與市場研究、產品設計、產品質量標準設定。截至2021年末,其共有研發人員43人,且本科以上學歷只占到一半,核心技術人員始終只有5人,且研發人員的離職率一直為30%。

目前公司已獲授權專利194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44項,外觀設計專利50項,而價值最高的發明專利數量為0(同期上市的慕思家居,發明專利共有7項;申請上市的小米生態鏈公司創米數聯、素士科技,發明專利分別為13項、20項)。

“科技”含量不足因此成為監管質疑的焦點。近兩年,趣睡科技開始拓展智能家居業務,包括智能床墊、智能電動床、智能鞋盒等等,也讓“智能”成為其熱門產品的核心賣點。

由于主營業務依賴銷售,自有品牌難以擺脫生態鏈“獨立成長”。

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按產品可大致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主要為小米或米家品牌做定制產品,第二類為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的產品,通過小米平臺的渠道銷售。

前者主要采用“成本價采購+利潤分成”策略,九號機器人、石頭科技均為此;后者以趣睡科技為代表,采用“平臺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策略。

趣睡科技的主營業務為自有品牌銷售,“8H”系列產品貢獻收入分別為5.3億元、4.3億元、4.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96%、90%、88%。

而在銷售環節上,趣睡科技主要依賴小米、京東兩大平臺。2019-2021年,公司通過小米渠道實現收入分別為4.2億元、3.3億元和2.9億元,分別占整體收入比重為76%、69%、62%。

從總收入比例來看,趣睡科技超七成的收入來自小米。

數據來源:招股書

制圖:界面新聞

綜合考慮趣睡科技在銷售環節上對小米的依賴,低毛利始終是“非典型生態鏈企業”要面對的“典型問題”。

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三年期間,趣睡科技向小米集團支付的主要費用(平臺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物流服務費)分別為3073萬元、2659萬元、2045萬元,占到營業成本的8%、7.7%、6%。

按照其所大力宣傳的“輕資產為主的互聯網模式”來看,相較線上滲透率不足10%的家居同行,趣睡科技的實際營運成本比例并不低,盈利能力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數據來源:慕思、趣睡科技招股書、上市公司財報

制圖:界面新聞股權轉讓價異常,關聯交易頻繁,獨立成長存疑

趣睡科技的股權結構圖顯示,作為最早的機構投資方,順為投資和天津金米兩家機構的實際控制人均為雷軍。

按照股東變化記錄看,2017年初,小米方面(順為+天津金米)持有26.9%的公司股權,此后兩年共計進行了7次轉讓減持,目前持股比例為11.9%。

既是最大的外部股東,又是第一大銷售平臺,趣睡科技將小米集團列為關系交易方,是否涉及利益輸送問題也成為證監會重點關注的對象。

公司早期的一起股權轉讓因價格問題引發了外界關注。

2016年3月,公司創始人李勇將其所持有限2%的股權以300萬元對價轉讓給天津金米,轉讓價格為93.27元/注冊資本。同年1月、8月的前后兩次股權轉讓價格為209.36元/注冊資本、396.22元/注冊資本 。

關聯性交易方面,趣睡科技與小米的經常性關聯交易主要包括采購商品服務、直接向小米集團出售商品,交易金額分別為3730萬元、3956萬元、6003萬元。公司也將與小米的持續性合作列為風險因素之一。

前有石頭科技、華米、云米這些生態鏈公司上市后遭遇股東減持、股價跳水、增長乏力的先例,趣睡科技目前的業務模式、權益同小米深度綁定,未來亟需走出一條“非典型道路”。

關鍵詞: 生產靠代工 銷售靠小米 沖擊IPO的趣睡科技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