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中概股一年跌去90%市值,股民:以為是抄底,沒想到被抄家

2022-03-14 10:39:17

來源:騰訊網

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丨柳絲 張睿

編輯 丨 康曉

出品|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鮮有人料到,中概股會演變至今日危局。剛剛過去的這一周,危機愈演愈烈。截至上周五美股收盤,89只中概股跌幅超過10%,其中滴滴ADR收跌逾44%,創該公司美國IPO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恒指也回吐年初至今的全部漲幅。

科技股中阿里巴巴跌幅6.68%,網易跌3.23%、拼多多跌10.15%、京東跌8.63%,百度跌12%;更有眾巢醫學跌幅高達38.2%,霧芯科技跌幅36.32%,涂鴉智能跌幅32%,樂信跌幅26.5%,滿幫跌幅26%;新能源汽車股中,理想汽車跌超14%,小鵬汽車跌超12%,蔚來汽車跌超9%。

“中概股的估值體系和邏輯,如今到了必須重新審視的時候。”一位投資者對《深網》稱。

曾經躍躍欲試的投資者不再敢輕易抄底,他們站在半山腰上,無法看清底在哪里。無數人追隨芒格和段永平抄底,但結果看到了,無論漲跌找原因沒有意義,因為漲跌本身就代表了一種邏輯。

暴跌或許還會繼續。互聯網的造夢神話留在記憶里,只剩下86美元的阿里、32美元的拼多多和不到2美元的滴滴。

42家中概股一年跌去90%市值

投資阿里,是欣然進入股市以來最后悔的一個決定。

2020年底,螞蟻金服上市計劃被叫停,股價一路下跌,雖然受困于政策風險,但看好阿里電商的未來潛力,欣然決定抄底入局。

隨后阿里股價一路下跌,成為欣然賬戶中跌幅最大的一只股票,一度高達近70%?!拔乙詾槌说?,卻沒想到是被抄了家”。

這與阿里在紐交所剛剛上市的境況大相徑庭。當時的阿里創造了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其最大股東軟銀則成為這場盛宴背后絕對贏家。

上市8年來,阿里巴巴的營收從2014年的762.04億元,上漲至2021年的7,172.89億元,翻了近10倍。但總市值卻戲劇性的跌回上市之初。

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其股價收于93.89美元,市值達2383.32億美元。美東時間2022年3月11日,阿里巴巴收盤價86.71美元,總市值才只有2350.63億美元。

這場中概股集體暴跌風波中,倒下的巨頭不只有阿里。

電商領域與阿里比肩的拼多多,成立不到三年便成功上市成為資本寵兒,在隨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股價和用戶規模不斷飆升。但在2021年2月觸及212美元頂峰后,便一路下瀉,至今股價跌至32美元,盡管它在過去兩個季度持續盈利。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美東時間3月11日近一年時間里,股價跌幅在80%以上的中概股就有111家,跌幅在90%以上的則有42家。

滴滴、虎牙、霧芯科技、愛奇藝、騰訊音樂、唯品會、貝殼、嗶哩嗶哩、拼多多等公司一年的跌幅都在80%之上。

其中,滴滴跌幅86.6%,虎牙跌幅86.1%,愛奇藝跌幅89.5%,騰訊音樂跌幅87%,唯品會跌幅84.5%,貝殼跌幅83%,嗶哩嗶哩跌幅82.7%,拼多多跌幅80%。

在跌幅超過90%的中概公司中,教育公司占比較大。掌門教育、高途、精銳教育、樸新教育、好未來、一起教育科技、新東方、51Talk、流利說等教育公司跌幅都在90%以上。其中掌門教育跌幅最大,為99.9%,從最高20.52美元/ADR降至1.26美元/ADR。

“很多人買美股以為不會虧錢,畢竟過去十多年都是牛市”,一位證券分析師對《深網》表示他的擔憂,“這次還是有人在抄底,不知最后結果會如何,也不知會有多人爆倉。”

他認為,股價的暴跌并不意味公司基本面發生了明顯變化。相反,大部分公司在過去幾年都保持著穩健的增長,一些過去以燒錢換規模的公司也出現盈利跡象,但過去估值的邏輯不再奏效。

比如唯品會2018年至2021年的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5.93%、10.02%、9.53%、14.92%;凈利潤分別為21.33億元、39.86億元、59.19億元、46.93億元,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且盈利的狀態,如今市值卻跌去86%。

股神巴菲特所奉為金科玉律的“價值投資”——股票的價格圍繞企業的內在價值波動,長期來看有朝著企業內在價值回歸的趨勢——的傳統邏輯不復存在。投資者無奈感慨,“跌起來根本不需要理由”。

有人甚至還把巴菲特過去的投資經典案例翻出來,1973年在股市大跌時,巴菲特曾買入1063萬美金華盛頓郵報,持有到2006年時終于得到127倍回報,總計時間長達33年。

但放眼當下,并沒有多少人能夠看清未來走勢,以及做出正確判斷。

中概股頭上的幾座大山

回顧中概股跌跌不休,還要追溯到2020年12月18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說起。這項法案曾在國內外引起廣泛討論。

法案規定,如果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通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將被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

這意味著,中概股公司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提供美國要求的審計底稿,將面臨退市風險。

而就在3月10日該法案簽署一年后,美國證監會放出了第一批2021年未通過審計的中概公司,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藥被列入“臨時退市名單”,并被要求他們在3月29日前提交相關證據。

受此影響,截至3月11日收盤,百濟神州A股報收109.31元/股,跌幅4.11%,港股報收110.3港元/股;和黃醫藥港股報收26.3港元/股,跌幅達9.47%;再鼎醫藥港股報收273.2港元/股,港股跌幅均超過4%;而在前一天,百濟神州、和黃醫藥、再鼎醫藥美股跌幅均超過5%,再鼎醫藥美股跌幅達9.02%。

面對急挫的股價,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回應表示,出現在臨時名單上并不意味著將很快被摘牌,正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法;百濟神州則認為這份暫時性認定名單是SEC采取的行政性措施,公司將持續確保合規。

這一消息的反響是巨大的,引起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擔憂。上述分析師對《深網》稱,除了名單中的五家,后續還會有更多公司被點名,中概股公司走勢并不明朗。

情緒傳導至股價表現上,引發股價連續兩天暴跌。其中重要的科技股出現不同程度下跌,阿里巴巴跌幅6.68%,網易跌3.23%、拼多多跌10.15%、京東跌8.63%,百度跌12%。

隨后,中國證監會穩定市場情緒在周五凌晨放出信號,稱“這是美國監管部門執行《外國公司問責法》及相關實施細則的一個正常步驟”,且在近一段時間,“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持續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開展溝通對話,并取得積極進展。”但從中概股的整體走勢來看,余震或許還會持續。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只是中概股暴跌原因之一。自俄烏危機以來,極其脆弱的全球資本市場再度迎來利空消息。

央視報道,美東時間3月11日,美國宣布對俄羅斯采取新的制裁措施,重點包括將與七國集團及歐盟成員一道,取消對俄羅斯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待遇,即“最惠國待遇”。除已經對俄實施的制裁措施,美國還將增加從俄進口商品的關稅。該法案預計最早將于本周在國會參眾兩院進行投票。

取消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意味著美俄羅之間“破壞性征稅”的大門被打開。受此影響,周五收盤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其中,道指跌幅0.69%;納指跌幅為2.18%;標普500指數跌幅1.30%。

避險情緒升溫,國際資本的加速回流對港股市場等中概股流動性也造成巨大沖擊。

其他大跌的中概股公司也各有原因。

比如中概電子煙第一股霧芯科技上周五收盤跌超36%,創上市新低。這是因為,此前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電子煙管理辦法》并公開征求對《電子煙》國家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意見。二次征求意見稿明確表示,電子煙不應呈現除煙草外其他風味。而對于靠風味吸引受眾的特電子煙來說,無疑是巨大利空。

而京東,則是因為財報業績再次由盈利到巨虧引發股價大跌。

當然,從未來成長性來看,中概股也已經告別了最好的時代,人口和流量紅利消失,多重壓力之下,阿里、騰訊等巨頭都面臨增長困境。

尋找下一個浪潮

“我認為金融戰爭剛剛開始,一個時代過去了”。3月10日晚上,華興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包凡在一個投資群里感慨。

“截至昨天,整個中國ADR資產已經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每個人都想出去,沒有人留下來。(As of yesterday the entire Chinese ADR asset class has become uninvestable. Everyone wants out. Nobody is staying. )”

回顧1993年中國公司首次在美國市場發行ADS至今的近30年中,中概股曾在美國華爾街掀起了多波浪潮。時至今日,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至今還都是知名國外投資機構眼中的“大藍籌”。

但今時不同往日。站在更長遠的時間維度上看,2010年崛起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和成長起來的巨頭,經歷快速發展的十年在2021年初迎來拐點,無論是巨頭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還是新秀蔚來、小鵬、理想,這里都是他們的短暫的高光時刻。

現如今,中概股已經不再是重倉對象。高瓴旗下專注于二級市場投資的基金管理人主體HHLR Advisors于去年三季度減持了拼多多、嗶哩嗶哩、滴滴的股票。

隨著中概股的不確定性風險加大,近幾年已經有網易、京東、百盛中國、華住集團、中通快遞、新東方、百度、嗶哩嗶哩、小鵬、理想、蔚來等十余家中概股相繼回港二次上市。

但這并非“萬能良藥”。上述分析師對《深網》稱,回港股不難,但關鍵在于港交所有沒有能力承接這么多中概股公司,港股資金流動弱于美股,這是個很大問題。

一個潮流的結束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啟。下一個浪潮在哪里?

“科技范式變化帶來的巨大的機遇”,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兼CEO張磊曾表示。未來兩到五年里,高瓴資本看好科技領域的半導體、前沿科技、新能源、智能硬件等四大細分賽道,硬科技將稱為“歷史性的結構性投資窗口期”。

曾經重倉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經緯中國,也重新將目光轉向新能源產業鏈、智能制造、生物醫療、企業服務賽道。

或許正如包凡所說,“我們都應該感到非常幸運和自豪,成為歷史的一部分?,F在,我們必須超越,面對一個勇敢的新世界?!?/p>

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鍵詞: 深網|中概股一年跌去90%市值 股民以為是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