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 18:40:39
來源:騰訊網
導 讀
財報顯示,京東四季度實現凈收入27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0%,歸屬于普通股股東凈虧損(下稱凈虧損)為52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的凈利潤243億元相比,大降121%。這一結果,也遠遠低于市場預期的凈虧損0.65億元。
全文共計3214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來源| 數據觀綜合(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陌影笙
全球股市一片哀嚎之際,京東頂住壓力送上了一份喜憂參半的四季報。
財報顯示,京東四季度實現凈收入27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0%,歸屬于普通股股東凈虧損(下稱凈虧損)為52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的凈利潤243億元相比,大降121%。這一結果,也遠遠低于市場預期的凈虧損0.65億元。
在整體消費不景氣的四季度,該增速超出外界一致預期。相對比下,阿里四季度營收增速只有10%,而全社會線上零售大盤四季度增速只有8%。財報發布后,京東股價大幅下跌,截至3月10日美股收盤,股價下跌15.83%,每股報收52.52美元。
來源:京東財報
全年來看,京東的年報數據也是報虧。2021年全年,京東凈收入9516億元,同比增長27.6%,增速較以往并無太大起伏。不過,全年凈虧損達到36億元,比起2020年同期的凈利潤494億元,跌幅超過107%。
無論與四季度僅增長4%線上零售大盤,還是負增長的阿里CMR相比,京東本季22%的營收增速可謂強勁靚麗,但基本與預期一致。此外,值得關注,公司無論3C自營,快消自營,還是3P傭金&廣告收入和物流收入增速,本季全線下滑到20-30%的區間,過往高速增長的快消品類和3P業務的紅利似乎正在消散。但或由線下門店推動,營收增長反而加速的基本盤3C自營則是意料外的亮點。
從各業務的盈利情況來看,京東商城的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1.5%改善到2.1%。物流業務盈利轉正,且利潤率達到2.4%,在電商越發競爭的背景下,物流反而成了利潤貢獻點。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2021年全年的GMV為3.29萬億,同比增長26.2%,不但超過了營收增速,也超過2020年GMV25.7%的增速。在抖音(據知情人士透露,寬口徑下抖音電商2021年的GMV已達到萬億)和快手直播電商的強大沖擊下,京東的GMV增速不但沒有大幅滑坡,反倒穩中有進。
穩定的業績,也讓京東股價在暴跌的股市中表現“穩健”。Wind數據顯示,京東股價去年僅下跌約20%,阿里和拼多多的跌幅則分別達到約50%和70%。
三大板塊拖累業績
從財報來看,京東業績虧損的方向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板塊。
一是京東物流,在非國際會計準則(Non-IFRS)——也就是用來體現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準則下,京東物流凈虧損為12.3億元,去年同期則盈利17.9億元。這個數字背后,是京東在2021年內新增了400個倉庫,這接近2007年至2017年10年間建倉總數。截至2021年底,京東第一方運營的倉庫已經達到1300個,倉儲面積(包括云端)超過2400萬平方米。物流端的投入,不僅表現于硬件的投入,還包括軟件人力上——截至2021年底,京東物流一線員工達30.3萬人,占總員工的95.8%,京東物流為一線員工薪酬福利支出達358億元,相較2020年增長近100億元。
二是新業務,包括京東京喜、京東產發、海外業務及技術創新,這項業務甚至取代了物流板塊,成為燒錢的核心——新業務本季度虧損大幅擴大至32.2億元,全年虧損了105.9億元。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集團總裁徐雷表示,對于京喜和創新業務將堅持5到10年的投入,這或許意味著,新業務可能會成為京東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虧損的板塊。
三是投資和股權激勵。2021年第四季度,京東按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失了43億元,而2020年同期為盈利17億元,但是京東并未解釋具體是來自哪些投資標的導致的虧損。此外,京東的一般行政支出也從去年同期的20億元暴增至37億元,同比增長89%。京東給出的解釋是,這主要是由于股權激勵費用增加。
靠自營業務支撐
四季度京東商品銷售收入達到1921.9億,同比增長22.1%。其中,電子產品及家電收入為1409.3億,同比增長21.6%,相比三季度18.8%的增速,反彈明顯。此前市場普遍擔憂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以及限電限產會對家電品類銷售帶來強壓制,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家電表現相當不錯。此外,日用百貨收入937.4億,同比增長22.7%,略低于三季度29.4%的增速。
受限于網絡直播業務,廣告收益的爭奪更加激烈,本來在短視頻直播業務中就不占上風京東,遭遇了快手二選一切不給于網站鏈接支持,京東在廣告收入中有所放緩。
盡管如此,京東在2021年的商品和服務收入中遠超阿里,實現了不菲的收入。但不可否認,四季度的消費疲軟和供應鏈上游價格上漲還是影響了京東POP平臺業務的增長,本季度京東自營業務同比增長27%,POP業務同比增長滑落到40%以下,低于上一季度49%的增速。
由于其他業務受到市場的波動比較大,再加上互聯網行業已經達到瓶頸,所以目前各大互聯網平臺都高度依靠自身優勢,打造自營品牌。這點從阿里的動作中就能看出端倪,前段時間阿里推出天貓自營旗艦店,首先從3C品類著手,再加上此前已經開通的盒馬、銀泰兩項業務證明了其發力自營業務的野心,在平臺業務遭遇政策打壓和增長天花板后,阿里也不得不低頭。
不過也不難看出,京東在自營品牌和商家的管理上,都給了用戶與商家最大的優惠與體驗,無論服務還是消費,都極大地保障了賣家與買家的利益。所以京東對于商家的吸引力仍在變強,對用戶的消費力也一直在提升。據36氪相關消息稱,由于商家在京東的客單價相對更高,而京東抽取的傭金等費率較低,商家在京東的利潤率是所有線上平臺中最高的。
收購德邦調整新業務
京東的新業務收入達82.1億元,雖然同比明顯增長,但是虧損也在擴大,據中信證券預估,Q3驚喜拼拼以及驚喜業務的單季虧損和可能達20-25億元。從長遠來看,新業務的虧損將會持續,特別是驚喜在以拼多多對標打入下沉市場后,京東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另外就是運營虧損,眾所周知,京東是各個互聯網大廠待遇相對較好的一個。不僅對一線快遞員提供各種優惠政策,甚至在中下層管理部門的投入也相對較高,這其中包括了超過21億元的股權激勵。
作為京東主要營收板塊的自營物流,一直在為京東的營收默默提供資金支持。所以京東收購了德邦物流為京東物流充血,而此前已經離職的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也將回來繼續負責收購德邦后的業務調整工作。
據了解,目前京東物流已經覆蓋六大物流網絡:倉儲網絡、綜合運輸網絡、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大件網絡、冷鏈網絡及跨境網絡等,其中大件網絡一直是京東的弱環。此次收購完成后,德邦在航空資源、干線網絡、客戶基礎上的資源,都將完美補充京東物流的供應鏈基礎,強化其在B端市場的競爭,并有助于繼續向供應鏈上游延伸業務。
更重要的是,這將進一步提升京東物流的外部收入。京東物流高管曾表示,2022年外單業務需要占據京東業務的50%左右,但2021年全年京東物流完全社會化收入(并非外部客戶收入)占比只有不到35%,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下京東和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一個長期發展軌道,現在拼的不是自己的資本有多厚,而是如何能在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中找到核心的路途和發展的通路。
解決自己劣勢,提升自己的優勢,在什么時候都非常重要。畢竟,在新的時代,數字化背景下,企業更需要長期主義。因為組織變革加速,企業推動市場需求變化太快,對社會和世界影響太大。
白皮書
國際要聞
政策新規
數據觀出品
關鍵詞: 凈收入9516億元 京東發布2021年財報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