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為何暴跌?先看幾個關鍵詞吧

2022-03-12 20:02:51

來源:騰訊網

這兩天中概股各種腰斬,膝蓋斬,甚至滴滴的股價離高位不到一折,我雖然做股權設計,但是長期被二級市場教做人,我就不幫大家分析趨勢了,這里給大家解釋幾個這幾天瘋狂出現的關鍵詞,以便各位看別人分析時能知道這些詞真實含義。

1、 VIE

VIE從出生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有報道說可能會被禁止,是,以前都說是國內不讓做了,這幾年都說美國不讓進了。總之到現在,VIE還是外資投資的一種常見結構。

先簡單說說VIE是什么,通俗來講因為我國商務部的規定,外資進入某些行業不便,同時內地企業想去國外上市也不便,于是有人想出了一種變通結構,使得這事行得通。

我這里嘗試用圖解的方式,4步之內做一個基礎VIE結構的公司。

第一步:在內地注冊一家公司,負責項目運營,美元基金要投資,未來打算海外上市。所以我們在離岸群島(如開曼群島)注冊一家公司,這里的企業在海外上市沒問題,所以我們將其稱為上市主體。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內地公司與上市主體發生關系。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一定要在離岸群島注冊公司,你們簡單理解為政策好就行了。

第一步 注冊公司

第二步:我們如果拿上市主體直接投資,商務部不會批準的。因此咱們曲線救國,再注冊全資控股的香港殼公司。為什么在香港注冊?簡單理解為稅收優惠就行。

第二部 香港殼公司

第三步:香港公司直接投資內地公司,屬于港資企業,還是受商務部限制。只能再曲線救國一次,我們在內地注冊家全資控股的境內殼公司(WFOE)。

第三步 設立WFOE

第四步:最后一步了,境內殼公司如果直接投資內地企業,穿透(可以理解為追溯來源)后依然受限。于是就有人想出了一個控制辦法,簽署一系列控制協議,這套控制協議叫作“VIE協議”。

第四步 VIE協議控制

VIE協議極其霸道,可以這樣約定,1元轉讓內地企業所有股權給境內殼公司,再寫一個年度咨詢協議,服務價格為內地企業一年的所有利潤……

這里常有人問“轉讓了股權,豈不是又變外資企業了?”別急,這事設計者也肯定明白。文件寫的是1元轉讓股權對吧?那要是境內殼公司不付這一元呢?是不是這筆交易就沒有執行?所以在國內可以視作該企業依然屬于原有股東的。

這里又會有人問,股權都未交易給開曼公司,拿什么上市呢?好玩的事情來了,在美國資本市場,認定這樣的協議就代表你實際控制企業了,開曼公司可以合并這系列公司的報表了。為啥美國市場這樣認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查安然公司如何破產的。

簡單總結一下,VIE結構就是針對外資進入受限行業的一種變通方式,相關股東也能很順利地在美國資本市場獲得變現機會,我剛剛描述的僅僅是一個框架,所以簡化了很多細節,各位別真以為看完了就學會了怎么搭VIE了。

2、ADR

這幾天ADR出現的頻率極高,其實并不神秘,但是一段中文里夾帶一些大寫代碼,總感覺有些不明覺厲。

ADR翻譯過來,是「美國存托憑證」,可以這樣理解,剛剛說VIE的企業最終不是要靠去美國上市退出么?但,其實美國證券法律里寫得清清楚楚,美國上市和美國總統要求一樣,企業出生地必須在美國,你們注冊在離岸群島的是不能成為美國上市企業的。

要知道VIE那么復雜的結構都可以搞出來,一個小小的出生地要求就不能變通了么?

所以美國用了存托憑證的方式,由美國銀行發行,向證管會登記,就可以用一份存托憑證去兌換某國外企業若干股權,我在解讀滴滴控制權那期視頻里也說過相關話題。

于是通過這套程序,在美國真正交易的就是存托憑證,而存托憑證可以等價公司的股權,實現了非美國公司的股權在美國資本市場的流通。

這詞要展開聊可要了命,存托憑證有各種級別,一級ADR是不需要遵從美國會計準則,而三級ADR就需要極其嚴格地符合監管要求,也是因為符合了要求,才能有更大的流通機會,才算真正意義的上市。

順便說一下,咱們中國也有類似產物,叫做CDR,也就是不在中國注冊的公司可以在中國發行存托憑證的形式上市,2020年9月22日,第一家發行CDR的就是九號智能,在科創板上市了,這個信號還是很強烈的,那些VIE的企業都回頭看一眼啊。

3、 PCAOB

這兩天,這個詞也是刷了屏,其實是一個會計行業的組織,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主要目的是針對上市公司的審計報告進行監督。

有趣的是,這個委員會,同樣是因為安然丑聞后誕生的,和VIE起源一致,到今天卻成了矛盾雙方。

這個委員會為啥火了呢?還得從美國上一任總統開始說,我不知道會不會觸發敏感詞,我就稱他為NO.45吧。

NO.45在2020年簽署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而美國相關部門直到去年12月底才確認了法案的細則,大意如下:

1、 上市公司審計底稿未被PCAOB審計,直接放入“退市名單”里;

2、 連續3年都在“退市名單”里,直接進入退市程序;

3、 進入“進入退市”名單,需要提交很多額外敏感信息。

于是在最近PCAOB真的選出了5個進入了“退市名單”,幾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概股隨后紛紛披露年報后,應該可以裝滿這個“退市名單”,

剛剛就說了三級ADR監管是很強的,這個法案還要繼續加強,要求看底稿,想想當初就一份審計底稿,滴滴一時之間變成了千夫所指,還有企業敢提供么?所以這兩天中概股什么狀況也能理解了。

麻煩的是2021年美國參議院還通過了《加速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草案,主要內容是想要縮短1年進入退市程序,按照這邏輯,最快2023年就有企業可能要退市了。

好勒,以上內容完全是給大家解釋下3個關鍵詞的意思,未來到底會怎樣我是一點也沒法推測,新冠后的時代,充滿不確定,愿人間三月,萬物向暖吧。

關鍵詞: 中概股為何暴跌先看幾個關鍵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