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 21:41:46
來源:騰訊網
2021年,整個互聯網行業都相對艱難,但對于百度這家公司來說,好像一直都很難。多次多元并購失敗,AI自動駕駛云等業務短期難以盈利且還處于大肆燒錢階段,不僅如此,公司的基本盤搜索廣告業務見頂,來自字節的壓力讓百度措手不及。
百度是一家什么公司?如果單看利潤結構的話,超過90%的利潤來自百度核心業務,其中最賺錢也是唯一賺錢的一塊業務是搜索廣告業務。如果你有經營過實體企業,那應該接到過百度的推銷電話,對的,百度的搜索廣告也是要銷售出來拉業務的,所以百度的核心不僅是技術,也是銷售。
作為平臺方,百度不僅是流量供給方,也是流量需求方,在當下互聯網流量滲透率即將到頂的環境下,買量的成本越來越貴,而作為流量供給的廠商之間競爭也會愈加激烈。
監管層多次提到互聯互通,真正的意義是什么?就是要解決流量定價的透明化,降低企業及商戶的經營(買量)成本。
3月1日,百度集團發布了2021年財報,全年營業收入1244.93億元,同比增長16.27%;歸母凈利潤102.26億元,同比下降54.49%,跟市值一樣凈利潤腰斬到膝蓋。
這份財報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核心業務增速下滑,廣告業務基本盤不穩的情況下,燒錢業務又太多,且短期都難以實現利潤規模化。
作為百度的核心業務(占總營收占比76%),在線營銷四季度收入1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非在線營銷業務收入人民幣69億元,同比增長63%,主要是云及其他Ai類業務增長推動(基數較小)。
愛奇藝收入為人民幣74億元,同比下降1%,愛奇藝全年收入在整個營收體系中占比為24%,凈利潤一直在虧損。
收入滯漲的同時,對應的是各項成本大幅增長,上面也說了百度作為流量的供給方,本身也是流量的需求方,買量的成本越來越高,而賣量的價格越來越低。四季度銷售成本為173億元,同比增長19%(高于營收增速9%),主要是獲取流量成本、帶寬成本、商品銷售成本等其他成本增加。
銷售及管理費為65億元,同比增長27%,主要是由于渠道支出,市場推廣及人員和相關費用增加。同時研發費用增長30%。
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增速均高于營收增速,說明公司在加大營銷力度的情況下,公司的廣告基本盤依然沒能穩住。
視頻業務從未盈利過,愛奇藝自2015年以來持續虧損,已經累計虧損超過400億元,直到營收下滑都還未實現盈利。
完美接盤俠
在移動互聯網的這十年發展中,百度確實錯過了,不僅錯過而且反復在做錯。百度除了在搜索業務上搶占了先機,在之后對移動互聯網的多次并購都以失敗告終。
2013年,百度想要正式轉戰移動互聯網(2012年字節成立),憑借著在PC端的多年積累,百度選擇直接通過并購快速擴張。于當年收購了安卓應用通道91助手(19億美元),但遺憾的是,還沒能來得及發展,各大手機廠商隨后就推出了自家的應用商店,91助手的商業模式瞬間崩塌,這19億美元算是打水漂了。
2014年百度正式進軍O2O領域,搞團購、搞外賣、賣電影票,以及金融貸款業務,直到今天你在朋友圈依然能看到百度貸款的業務。而同時期的字節正在聚焦搞信息分發,以及短視頻業務。
2018年之后字節旗下的抖音、頭條均已成為國內最主流的超級APP,一度能與頭部的鵝廠掰掰腕子,海外的TIKtok更是火遍全球。不僅如此,字節系的信息流同時也放開了搜索端口,加上搜狗和鵝廠的合并,百度的基本盤壓力更大了。
2020年11月份,錯過短視頻以及直播的百度再次宣布收購歡聚時代(YY),總交易金額約36億美元。
而隨著短視頻平臺+直播的形式快速崛起,傳統直播平臺的紅利已經到了末期的階段,歡聚(YY)自2021年起結束了長達9年的盈利,2021年虧損1.79億美元。這筆投資未來要計提多少減值?會為百度的業績帶來多大的壓力?基本是可以預期到的。
一直在模仿
全球最大的搜索公司谷歌也是依托搜索引擎廣告為基礎,后期又開辟了手機系統、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和云等第二第三第四增長曲線,谷歌所有的業務都已經是全球頂尖,有種創新無止境的感覺。
其實回顧百度的發展史,百度的業務發展方向基本在追隨谷歌,但是百度最大的難點是發展有局限性,創新能力有差異,且難以國際化。
在國內移動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這十年,百度進軍O2O失敗(跟風美團),搞短視頻失敗(跟風抖音),跟風搞自媒體百家號也是不溫不火(跟風字節和鵝廠),移動互聯的轉型差不多一直在跟風字節、騰訊。
你會發現,這家公司一直在模仿,但從未超越過。
百度在搜索領域建立的高壁壘面臨重重壓力不說,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以及云業務同樣面臨較強的競爭對手,阿里、騰訊、華為,國際上還有亞馬遜、谷歌、微軟等。
頭部的造車廠,基本都自研自動駕駛技術,即便未來五年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800萬臺(假設),剔除特斯拉、蔚小理的份額,再剔除華為的供應份額,蛋糕還有多少能切?
記得有一年在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曾說:我每天都起得很早,很著急,著急這機會太多了。而當場被馬老師回懟:其實我們想明白,我們要什么,我們有什么,我們放棄什么的時候,機會并不多。
投資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