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能科技東風,將數字化革命進行到底!

2022-01-14 15:03:14

來源:千龍網

在2022年北京兩會上,為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北京市長陳吉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北京將加快釋放數字經濟新活力。

北京數字經濟活動不斷涌現,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在不斷攀升。在剛剛閉幕的2022年北京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圍繞首都如何發展好數字經濟進行熱議,引發共鳴。近年來,北京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基建模式、新經濟樣態發展速度強勁,取得了不少的發展成績。

數字化應用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是北京市“十四五”期間的重點任務,當前北京在數字經濟領域已建立起了先發優勢。而數字經濟城市建設固然離不開智慧政務的建設與發展。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國家實驗教學中心主任顏丹平就建議,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結合,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

2020年8月,北京市懷柔區信訪智能化綜合平臺正式投用,建成“四位一體”的智能化信訪系統。通過去年一年的數字化應用成效來看,科技創新成果提升信訪工作治理能力水平的同時,也讓社會矛盾在就地解決、及時化解方面取得了極大進展。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信訪智能化綜合平臺可以至少實現四個業務優勢:查詢搜索,智能多維;自動提取,高效辦理;統計考核,靈活多樣;網上信訪,拓寬渠道;主動提醒,服務便民。

據了解,智能推薦功能確保了信訪件辦理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讓信訪干部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懷柔區信訪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比下降28%。同時,懷柔區綜合運用統計、分析、考核功能,每月對全區各鎮街和相關部門的信訪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自動導出月報數據和考核情況,數據統計分析快速方便、考核結果公開透明,提高工作效率。“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2020年,懷柔區網上信訪占比86.55%,較上年大幅度提高。

智能化信訪綜合平臺實踐以來,懷柔區信訪工作規范化建設工作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信訪工作信訪機構和責任單位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群眾滿意率、群眾參評率、網上信訪占比率均高于北京全市平均水平,重復信訪占比率低于全市30%,在全市信訪考核中位列全市第四。

AI給傳統教育插上智慧翅膀

近年來,北京作為國內教育資源聚集地之一,在智慧教育層面上也不斷加大投入,讓傳統教育插上智慧翅膀。2022年北京兩會上,委員代表的提案涉及教育領域多個方面,除關注度最高的“雙減”話題外,還關注到智慧教育等話題。

去年,北京發布了《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該方案將體育分值增加至70分。如何讓體育課充滿智慧?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給出了高招。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為有效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借助科大訊飛智慧體育穿戴設備和AI視覺識別技術,實現運動攝像頭遠距離無感采集運動過程自動識別,達到體育成績智能生成的效果。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分析和共享數據,將體質監測數據應用于體育教學和決策,實現體育個性化教學、精細化管理和科學化決策。

人工智能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了自己的體質健康成長檔案,給傳統教育課堂激發了智慧火花。同時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傳統的作業教改也在開疆拓土中。

去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區第二實驗小學,智能作業機進行試點階段。五年級和六年級師生率先探索數學作業學情無感知采集及講評課精準備授課。老師們通過單次作業無感知邊批邊采集,收集班級學情,反哺課堂教學。

“做作業不是完成一個任務,而是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劉晨老師在應用作業機的過程中,將重難點及高頻錯題與講評課打通,通過發起同類題互動、學生上臺講解等課堂互動環節,大大提升數學課趣味性。

“互聯網是破解教育難題,構建適應未來發展、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的空間。”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陳麗教授認為,信息技術、大數據為破解綜合素質評價難題提供了可能,例如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展示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利用行為數據,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評價。對此,她在北京兩會上提交了“加強破解制約北京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卡脖子’問題”的提案。

創新系統解決看病就醫“急難愁盼”難題

北京是全國醫療資源較為集中的城市,也是看病難的城市之一。為了解決看病就醫“急難愁盼”看病難的頑疾,首都醫療也在有條不紊地走創新發展之路,推出了多項改善醫療服務措施。據北京市衛健委消息,目前本市已有互聯網醫院32家,提供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達到131家,去年在線服務患者約30萬人次。

去年9月16日,北京協和醫院迎來百年華誕。一百年來,北京協和醫院為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與時代同進步,北京協和醫院也一直在積極探索“智慧醫院”的建設路徑。

在協和醫院,智能預分檢與病史采集系統已經進入到常態化應用階段,有效避免患者去醫院就醫交叉感染風險,可通過二維碼、短信方式快速采集來院人員的疫情病史信息,并自動生成無接觸式的紅黃綠電子通行證。該系統對來院人員進行分級預警,有效降低了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極大提高了醫院疫情防控人員的工作效率,解決了醫院地毯式疫情排查中人員緊缺的問題。目前,系統累計使用量已達240余萬人次。通過APP、短信等提前預檢分診和病史采集的患者比例超過68%,極大減少了院區現場的人員聚集。

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為更有效地鞏固防疫成果,提高管理效率,北京協和醫院與訊飛醫療進一步展開合作,探索全新的封閉式管理通行系統建設。該系統自8月21日在北京協和醫院東院門診正式上線以來,平均每天服務門診患者、陪同人員等來院人員達1.8萬人次,累計服務34萬人次。

北京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左小兵針在北京兩會上建議,對現場預檢分診壓力大,易造成現場人員聚集的問題,可統一網上預檢分診手機App操作系統,病人在網上掛好號后,即可按照網上預檢分診操作提示在預約時間就診前完成網上預檢分診,并在到達預檢分診點前能夠及時展示給預檢分診點醫務人員,這樣可以避免預檢分診點人員聚集擁堵的現象。

北京即將進入冬奧時刻,智慧冬奧又將再一次展現“北京智慧”,屆時將有更多“黑科技”產品助力冬奧會,實現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技 數字經濟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