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老年教育遍地開花,打造幸福晚年新篇章

2024-09-20 14:04:00

來源: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的提高,越來越多老年人希望繼續接受教育,充實精神文化生活。年來,我市著力擴大資源供給,各基層老年大學、教學點遍地開花、茁壯成長。銀川老年大學在實踐中不斷壯大師資隊伍、拓展辦學資源、培育精品課程、提升文化品質,學校標準化、示范化建設成效顯著,通過不斷推動老年教育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創優,努力將學校辦成老年人求知的校園、溫馨的家園、健康的樂園,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有“知”有“味”。

陶冶情操讓學成為最好的養老

“在瑜伽課程開始前,大家兩臂體前舉,掌心向下,吸氣用力握拳,呼氣再張開手指,開始五次可以緩慢進行,后面十次要快速有力……”“太陽出來啰嘞喜洋洋啰,挑起扁擔郎郎采光采上山崗吆吼。”日,金鳳區北京中路街道錦繡苑社區鄰里中心十分熱鬧,社區老年大學的課堂充滿了朝氣與活力。

唐槐園小區居民蔣海鷗是社區老年大學的老學員,春季班參加了太極、聲樂、形體舞蹈課程學,秋季班又報名參加了形體舞蹈、書法、瑜伽課程,每周學3次,她覺得課程豐富,滿足了老年人在家門口上課的需求。胡秀萍也是眾多學員中的一員。“退休后總覺得自己心里空落落的,自從上了社區老年大學,不僅身心愉悅,還認識了好多新朋友。”胡秀萍說。

自2023年初錦繡苑社區老年大學掛牌成立后,老年大學就成了周邊老年人學活動的主陣地。在秋季課程招生開始前,社區廣泛走訪,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心理特點,結合老年人愛好需求,開設了太極、聲樂合唱、軟筆書法、瑜伽、形體舞蹈等7類課程,并積極招募“社區能人”和志愿者進入教師資源庫,以學期制的授課形式向老年人提供課程服務。老年大學還強化學校場地管理及教務管理,制定教學計劃,完善教學制度、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多措并舉提高辦學水,更好地服務廣大老年學員。除為老年居民提供課程教學外,老年大學里還提供老年食堂、健康講堂等服務。

在西夏區賀蘭山西路街道書香苑社區,學員們像極了上學時的孩子。“這個老師太專業了,格也很開朗,能很好地帶動我們老年人的情緒,大家都很喜歡跟他唱歌。今天我們學了一首《送別》,感覺自己又回到了青年時代……”銀發學員趙桂芬高興地說。

如今,我市各老年大學不僅幫助老年人豐富業余愛好、充實退休生活,還傳遞了一種更為積極向上的養老理念,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夠享受快樂、愉悅精神。老年大學已經成為了一種“新時尚”,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門,踏進校園,學才藝、結交朋友,晚年生活從“養老”變成了“享老”,展現了別樣“夕陽紅”。

教研相輔助推老年教育提質增效

日,記者走進銀川老年大學發現,教室里聲樂、器樂、舞蹈、繪畫、書法等多門課程同時開課,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或翩翩起舞,或吹拉彈唱,或揮毫潑墨。老年學員們個個精神飽滿,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奔著電鋼琴來的,年輕時就有學彈鋼琴的夢想,現在終于實現了;在學校里我還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每次來上課我都很開心……”銀川老年大學電鋼琴班學員張阿姨說,她年輕時一直想學鋼琴但沒有機會,退休后得知銀川老年大學開設了該課程,她第一時間就報名了。

“我們堅持以教學活動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教學研究為突破口,重視教學的計劃、實施、反饋與總結,使教學工作常辦常新、常教常新。學校的課程很注重內容的知識、實用、趣味,能有效激發老年人潛能與活力。”銀川老年大學相關負責人說,針對老年教育,學校優化創新設置課程體系,建立“一中心多輻射”課程體系,即圍繞一個中心課程,輻射周邊課程,深度挖掘中心課程資源,形成蜂窩矩陣立體式課程體系,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文化層次、身體狀況的老年人學需求,如信息技術應用類,開設了繪聲繪影、辦公軟件使用、智能手機生活應用、手機攝影、短視頻制作、無人機拍攝等6個類型相互關聯的課程,根據課程難度依次為入門、基礎、提升三個梯度,符合老年人循序漸進、緩坡慢爬的學特點,讓他們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熱情。

同時,銀川老年大學還積極推進教師隊伍專業化、年輕化、高學歷化建設,在選聘上突出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特別注重吸收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舞蹈學院等專業院校人才,并建立老年教育師資庫,探索與高校、社會培訓機構建立“校校”“校企”合作機制,嘗試組建客座教授團,開設“名師講堂”,努力在實現教師資源共享上開拓新路徑。采取公開課評比、教師風采展示、業務講堂等多種形式檢驗教師授課水,營造“比學趕超”良好互促共進氛圍,不斷助推老年教育工作者開闊眼界思路、增強業務本領、提高專業水,為高質量教學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據了解,依托市本級和各縣(市)區老年大學建設資源,我市以構架“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老年教育體系為目標,不斷擴大銀川市基層老年教育覆蓋面,截至目前,銀川市共有各層級老年大學(分校、教學點)98個,其中市本級老年大學(分校、教學點)4個、縣(市)區老年大學6個、街道(鄉鎮)老年大學(分校)2所、社區老年大學(教學點)86個,共開設教學班790個,學員25560名,初步構架起“家門口”老年大學的雛形。

今年,我市將“繼續擴大銀川市基層老年教育覆蓋面”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全市2024年民生“十心”實事,投入資金支持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改造建設基層老年人學活動場所20個,力爭在3年~5年實現有“老飯堂”的地方就有“老學堂”。

文化興校不斷豐富老年學員精神文化生活

校園文化是老年大學人文傳統和優良校風的具體體現,是鞏固教學成果、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途徑。年來,銀川老年大學在兩個校區分別打造銀川老年大學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和離退休志愿服務孵化基地,差異化構建校園文化體系,通過智慧黨建、走廊書畫、典型宣傳,為廣大老年學員營造科學、健康、文明學生活環境。“我們與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聯合推出《銀色年華》節目,緊扣老年人生活和心理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務,從新聞信息、生活服務、養生保健、休閑娛樂等多層面打造老年人精神文化家園。同時開展‘詩書歌盛世 禮樂頌華章’、云上朗誦詩會、‘書香潤心靈,閱讀促成長’讀書分享會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唱響主旋律、發揮正能量、傳遞好聲音。”銀川市委老干部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不斷激發老年學員的成就感自豪感,積極為廣大學員搭建內容豐富多彩、節目靈活多樣的展示臺,銀川老年大學堅持每年舉辦校園文化節暨教學成果展,組織書畫攝影手工展覽、教師風采展示、學員專業展演、詩歌朗誦比賽等,采取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多途徑、全方位展示學員作品,做到應展盡展,極大地調動起了學員和教師參與熱情,充分展現辦學成果,廣大學員在濃郁的文化氣息中享受了生活的樂趣、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感受了校園的溫馨,真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下樓10分鐘就能走到老年大學,太方便,太幸福了。”銀川老年大學民族南街分校學員李阿姨今年60多歲,她家離老年大學非常。如今,她已在老年大學學了交誼舞、詩朗誦、手機攝影等多個新技能,她說:“生活在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的湖城銀川,尤其是對各年齡段特別友好的這座城市,我很喜歡,感覺自己的老年生活特別幸福、滿足。”

銀川老年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學校將繼續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秉持“辦老年人滿意學校,做有溫度老年教育”的初心,努力建設文化養老主陣地,引導老年朋友積極傳播正能量,為助力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等貢獻“銀發”力量,用優異的成績譜寫老年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銀川篇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