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亮眼就業數據是對學醫“毒舌”的有力回擊

2023-08-31 10:57: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布《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揭秘學醫為啥這么熱。這項持續五年的調查顯示,醫學生就業和就讀專業的相關度在95%以上,已超74%的全國本科平均水平;2017屆醫學生畢業五年后換職業的比例為18%,該比例連續多年位于各學科門類最低。這體現了醫療行業專業化程度高,醫療職業崗位專業性強,從業者職業發展穩定。(8月30日《南方都市報》)

針對學醫,社會上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一方面,這幾年學醫熱持續升溫,醫學院校錄取分數線越來越高,學霸首選學醫成為普遍現象。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勸人不學醫,在一些自媒體上,這類“毒舌”聲音更為響亮,其主要依據是,醫學生就業前景不好,非醫學博士很難到三甲醫院工作,且畢業即失業等現象也很普遍。受此影響,一些原本打算學醫的考生改變了想法。

然而這份研究報告從一方面證明,僅靠感覺得出的“醫學生就業前景不佳”的結論,還是有些不靠譜的。比如,2022屆醫學門類本科生畢業后超過九成(94%)從事了與專業相關的工作,比2020屆(92%)增加了兩個百分點,這與其他一些專業畢業生極高的改行率形成鮮明對照。這些數據不僅說明醫學生比較好就業,而且“學醫只有獲得高學位才有出路”等觀點也不攻自破。

更要看到,醫學本科生的待遇和就業滿意度等指標,也超過或至少不低于其他專業本科生平均水平。尤其是畢業五年后,醫學生的收入均出現較大幅度提升,部分醫學專業甚至收入翻倍,這也說明醫學生不僅畢業還算好就業,而且未來的職業前景也不錯。

當然,學醫的學制較長、大醫院入職門檻較高、部分醫學本科生需要到基層工作等,也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多位博士生爭搶社區編制、基層無編制崗位也成為畢業生的“香餑餑”等現象較為普遍的背景下,部分醫學本科生下基層不僅毫無悲情可言,反而應該當作學醫的一個就業優勢來看待。

當前的醫療反腐,對于醫學生的心理難免會產生一些影響,有人甚至認為,醫生的灰色收入或將不復存在,學醫熱也許會有所降溫。但恰恰相反,醫療反腐不會成為包括醫院薪酬制度在內的重大醫改的“絆腳石”,嚴懲極少數醫療腐敗分子,才能為關愛絕大多數醫務人員創造條件。醫療反腐取得預期的成效之后,提高醫務人員待遇,是可以預見的結果。醫療反腐不僅不會影響學醫的積極性,而且還是醫學生職業前景的“加分項”。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體現的是遵醫重衛的傳統。讓醫學生有亮眼的就業數據,則是遵醫重衛在當今時代的體現形式之一。類似研究報告用事實證明,無論社會如何變遷,醫生永遠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學醫廣受追捧將成為長期不變的趨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