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8 09:01: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就業是民生之本。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國資委了解到,市國資委不斷完善政策、持續優化服務,組織開展引才聚智系列活動。截至目前,今年市屬國有企業計劃招收2023屆高校畢業生28137人,較2022屆計劃招收人數增長了43.1%,實際簽約畢業生24585人,確定意向簽約數2749,完成計劃招聘的97.1%。
市屬國企提供2.8萬余個應屆崗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促就業首先要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高校畢業生有“業”可“就”,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屬各企業逐級落實主體責任,把當前用人需求和超前人才儲備結合起來,進一步挖掘崗位潛力,共提供2.8萬余應屆崗位資源,較2022屆計劃招收人數增長了43.1%。
為免去企業后顧之憂,市國資委打包用好社保補貼、降費減稅、普惠金融等政策。鼓勵重點企業多做貢獻,圍繞國有經濟發展需要,發揮國資國企頂梁柱作用,把首鋼集團、北京電控、北汽集團等規模大、用人多的企業作為重點,采取面對面溝通、召開重點調度部署會等方式,動員企業盡其所能多提供就業崗位。
北京電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通過開展70多場校企供需對接座談會、30多場公益求職講座等不同類型的招聘活動,分類聚焦應屆生群體,前置化儲備校招人才。
線上+線下?多渠道讓崗位直達畢業生
促就業還要千方百計讓崗位直抵畢業生。為更好地服務市屬企業吸引高校畢業生等各類優秀人才,市國資委開發了“京企直聘”招聘平臺,截至目前,“京企直聘”常駐一、二級集團企業600多家,每年收到簡歷超過20萬份,從上線至今,點擊量近300萬人次。
今年剛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周琪就是通過線上招聘獲得了北京京煤集團的offer,她也在前不久正式入職,成為集團管培生。與一些企業線上面試動輒讓求職者等候兩小時不同,周琪告訴北青報記者,京煤集團的招聘流程非常順暢,招聘人員真誠耐心,給她留下了很好的應聘體驗,這也是她最終決定入職京煤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拿到offer到確認簽‘三方’的時間也給得比較充裕,這些都讓我感受到這家企業對求職者的尊重。”周琪說。
今年春招開始后,市國資委又指導和鼓勵市屬國企緊抓春招關鍵期,開展校園專場招聘工作,為高校畢業生鋪就直通國企的求職渠道,打通就業“最后一公里”。首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首鋼集團精心組織進入校園開展線下招聘會,今年組織集團各單位參加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100余所院校招聘會,共收到簡歷近10萬份。
校企政合作??拓寬畢業生求職路
促就業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共同為畢業生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市國資委深拓校企政合作,多次舉辦和參與政企校三方座談,就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意見建議、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校企實訓深度融合、貫通制培養建議等工作展開深入探討,力促高校就業和企業招聘合作共贏。組織市屬企業積極參與市教委和市人力社保局各類促就業雙選會和實習招聘會百余場。要求企業結合推行科研助理制度,加大優秀畢業生招收和儲備力度。積極參加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提供更多就業見習崗位,吸納未就業畢業生參加實踐實訓、項目研究等,幫助他們積累經驗,加快就業。截至目前,市屬企業共提供就業見習崗位1400余個。
北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北汽集團持續探索升級“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新模式,進一步鞏固并深化現有合作基礎,逐步擴大校企合作品牌影響力。近幾年累計合作院校超過70所,其中雙一流院校20余所,各類合作項目150余次。與京內外高校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積極與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深化戰略合作、人才培養、產學研科技創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