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09:36: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開展“中小幼學科貫通策略研究”,開發涉及語文、數學、英語、心理等多學科貫通課程;編寫心理校本課程,重視心理學科……近年來,北京育民小學在努力做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作業質量和課后服務質量”三提升基礎上,著力開展幼兒園至小學、小學至中學全學科貫通教育,取得一定成果。
打造多學科貫通教育
【資料圖】
育民小學的一大特色就是貫通教育,2020年、2021年,學校小中、幼小課程研究成果被評為西城區課程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及北京市課程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在育民小學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教學情況:語文課堂上,剛上一年級的小豆包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找朋友”;英語課堂上,老師帶著孩子們讀繪本;在美術課堂上,小朋友在畫朋友。而在高年級的課堂上,分組討論這種教學方法被引進到語文、數學等學科教育中;已經畢業上初中的學哥學姐們還會回到學校和學生們分享“中學的那些事兒”……
這種教學情況并非偶發出現在某一次課堂或者某一個班級。西城區育民小學書記、校長王麗環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多年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她發現幼兒園與小學、小學與初中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存在銜接難問題,幼兒園的孩子剛上小學無法適應,小學畢業生到了中學,也會存在學業、心理、教學方法等方面的不適應。“所以幾年前我們就一直在謀劃進行貫通教育,從2019年開始,先從小學-中學貫通教育開始。從教研活動、教學方法和校本課程以及家校攜手、共育等方面逐步開始研究實踐。”王麗環說。
編寫校本貫通指導手冊
如何實現貫通教育呢?首先是面向教師開展專業化的教研實踐。據介紹,育民小學建立中小幼學段教師跨學段聯盟,開展“中小幼學科貫通策略研究”“學科教研組交流”“同課異構”“班主任座談調研”和“學生特色活動聯動”等活動。
其次是以學生為主體,轉變課堂教與學方式。王麗環說,過去學校的教育方法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現在則是更加重視學生的主動性。“我們有小先生課,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將自己理解的內容講給同學們聽,給到每一個孩子鍛煉的機會。”
再次是開發學科銜接課程,編寫校本貫通指導手冊。組織高學段教師研讀新課程標準,通讀初中教材,依據小學六年級課標與教材、學情特點,研究進階知識銜接點與知識體系的貫通點,聚焦“學業能力與心理情感”,開發學科貫通課程,編寫銜接課程指導手冊,涉及語文、數學、英語、心理,共12冊,目前已是3.0版;幼小銜接貫通聚焦“適應性”,具化了培養目標,開發了五類銜接課程。
強化心理課程的重要性
育民小學的貫通教育涉及多個學科,學校尤其重視心理學科在貫通教育中的重要性。育民小學心理教師陳海燕介紹,學校有專門的心理課程,一至六年級均有設置,一年20節,一共120節。教師依托西城區地方教材《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與學生實際需求,梳理成系列校本化實施方案,形成貫通手冊。
以小學至初中貫通手冊為例,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最新版的貫通手冊對小學畢業生在中學可能會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梳理,時間、壓力貫通;如何處理青春期戀情;如何看待偶像等問題均有所涉獵。貫通手冊不僅有心理知識,還有來自畢業生學姐的“現身說法”,告知學弟學妹們如何妥善處理問題。
“學生和學生對話”這種形式,在育民小學的心理教學中經常被使用。王麗環告訴北青報記者,一年級的小豆包會收到六年級哥哥姐姐的親筆信,告訴他們即將面對的小學生活是怎樣的。反之,一年級的小朋友會寫信給六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對他們即將升入初中表達美好的祝愿。同時,學校經常會將已經升入初中的畢業生請回來,和高年級學生對話,讓他們提前熟悉初中生活。
“無論是學生們收到的信,還是學校準備的貫通手冊,都會放入‘畢業大禮包’中,作為禮物送給即將升學的畢業生們。”王麗環說。付出即有回報,2021年11月,育民小學榮獲北京市首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特色學校”,貫通教育中的心理教學實踐,成為學校一大亮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