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12:10: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跳遠出身的鋼架雪車選手閆文港在最后一滑中奮力拼搏奪得銅牌,這是我國選手第一次在該項目中登上奧運領獎臺;原先同樣是跳遠運動員的趙丹,則以4分09秒52、排名第九的成績創下中國女運動員冬奧會鋼架雪車的最好成績。北京冬奧會上,中國跨界跨項運動員在突破自我的同時,也在不斷創造驚喜。
此前,由于自然環境限制、科技手段落后等原因,我國冰雪項目基礎弱、人才少。為了實現109個小項全項目參賽的目標,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中,有約1/5的運動員是通過跨界跨項選材從事冰雪項目專業訓練,雪上項目更是有近一半是跨界跨項選材運動員。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著各不相同的訓練背景。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劉志偉說,“平昌冬奧會結束后,國家體育總局下派北京冬奧會選材任務。當時河南省冬季運動一沒有場地,二沒有隊員,三沒有教練,但有豐富的跨界跨項的人才資源。”他們把目光投向登封的武校、濮陽的雜技學校和雜技團,這些身體素質好、綜合能力強的孩子成為冰雪運動的后備力量。
為了在4年時間里打造“最強戰隊”,跨界跨項集訓隊內淘汰接連不斷,不少有著冬奧夢的孩子遺憾落選。以河南省為例,跨界跨項選材從8萬人中初選3000人,送到跨界跨項國家集訓隊300人,最后站上北京冬奧會賽場的只有2人。
每到一個新的訓練場地,就有一批人離開。當新鮮感慢慢消失,壓力和疲憊感逐漸襲來,總有人心里打過退堂鼓。一名18歲的男孩一碰到滑雪技術難題,就想念自己的“老本行”。他曾經獲得過鄭州市武術套路錦標賽第一名,14歲被選入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國家集訓隊,“武術上我已經能想怎么練就怎么練,滑雪還是剛起步”。
但對冬奧會的渴望讓所有人不甘松懈,想留下,只有苦練。除了登上此次冬奧賽場的佼佼者,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和自我突破的狀態,讓很多在集訓隊中生活過的人找到了真正熱愛的事業。
這些落選的孩子雖然回到出發地,但也成了星星之火。一些回到省隊訓練的集訓隊隊員,是所在省第一個練習該項目的運動員,他們將開啟這些項目在該省的新發展。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通過單招考試進入北京體育大學等學校,繼續進行滑雪學習。他們雖中途退場,但成長軌跡皆因冰雪而改變。
奧林匹克精神中的不斷進取、不斷超越不僅體現在超越對手上,更意味著超越自我、勇于挑戰未知。雖然大部分跨界跨項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上沒能進入決賽、獲得獎牌,雖然他們背后的更多落選者散落在聚光燈外,但對所有參與者來說,每一次跨越都是最好成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