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15:35:57
來源:生命時報
在日益增長的生活壓力下,現代人的養生觀念逐漸增強。除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外,操作簡便的草藥茶已成為更多人的保健選擇。經常用眼的人喜歡喝枸杞菊花茶;咽喉腫痛的人會泡點胖大海茶;愛美女性經常喝玫瑰花茶美容養膚;咳嗽痰多的人則會在茶葉中加些甘草……中草藥是否可以隨意“代茶飲”?草藥茶究竟怎么喝才安全有效?本期,《生命時報》特邀北京優秀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藥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曹俊嶺為大家解答。
選擇中藥學,是敬佩也是責任
“我選擇中醫藥專業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想當醫生,醫生可以治病救人嘛!這是最主要的。”曹俊嶺堅定地告訴記者。
曹俊嶺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因為爺爺和父親都是中醫,從小生活在這種環境中耳濡目染,使他對中醫學產生了一種別樣情愫,分外向往。曹俊嶺表示,小時候經常看到爺爺和父親用中藥、針灸等手段治愈一個又一個病人。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治療過程,是父親當年施用一根小小銀針,就讓一個病情十分嚴重、氣息已經微弱的患者出現轉機,這種看起來“使人馬上復活”的畫面給年幼的曹俊嶺帶來了很大的心理沖擊。“有些患者因為病情太重,真的‘快不行了’,但經過父親全力救治,救回來了。”曹俊嶺說,這讓他從心底對中醫產生了敬佩之情。
系統學習中醫藥相關知識后,曹俊嶺逐漸將研究重點聚焦到藥學上,主要研究方向是針對中藥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應用,以及探索藥食兩用的中藥資源等。談及現代人喜歡用中草藥泡茶的情況,曹俊嶺表示,生活條件的提升和健康意識的提高是其主要原因,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如何保證喝藥茶時安全有效,是大家應該重點了解的內容。
草藥茶雖好,但不能瞎喝
“廣義的藥茶是指食物或藥物經過沖泡、煎煮等不同方法制作而成的茶及代茶飲用品,不需要都含有茶葉。中國人用草藥泡茶的歷史非常悠久。”曹俊嶺介紹,最早關于茶的記載出自《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說明茶有一定的藥理作用。東漢時期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也記載了用茶制作的藥方,包括僅用茶葉的藥方如普洱茶、花茶等,以及藥和茶混合使用的藥方,還有一種就是僅用草藥但沒有茶葉的“代茶飲”方劑。而真正出現“藥茶”二字的古籍為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中記載了約50~60首藥茶方用于治療各種疾病。明清時期,藥茶方開始逐漸興盛,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后,藥茶才成為生活中常見的保健方式。
藥茶對身體健康有哪些益處呢?曹俊嶺表示,藥茶的功效主要取決于其中的草藥成分。1.提神。比如茶中添加枸杞、淫羊藿、沙苑子、五味子或山萸肉等。2.安神。用黑豆、浮小麥、蓮子、紅棗等可制作麥豆寧神茶。3.明目。可加枸杞、杭菊、決明子等。4.生津止渴。用西瓜皮、冬瓜皮、天花粉制作雙瓜花粉茶。5.清熱。比如將人參須、麥冬與熟地同用。6.消暑。可用金銀花、菊花等泡水。7.解毒。用白竹、雙蘭等可制解毒茶。8.消食。如神曲、山楂、陳皮等。9.醒酒。如葛根。10.降脂。可用陳皮。11.下氣。如款冬花茶。12.通便。如火麻仁、決明子、桑葚、萊菔子。13.治痢。如用馬齒莧泡茶。14.祛風解表。比如荊芥。15.治心痛。可使用茉莉花、石菖蒲等。16.養血補腎。如添加何首烏的首烏茶。17.滋陰潤肺。可用西洋參。18.補氣養氣。如泡茶時加入黃芪。
“幾乎所有慢性病在平緩期都可通過藥茶輔助治療。”曹俊嶺說,但這不代表藥茶就沒有危害,大眾對藥茶的認知存在以下誤區。
盲目效仿,亂泡亂喝。很多人聽說某種藥茶對預防或治療某種疾病有效后,就跟風地去喝。曹俊嶺表示,這是非常危險的。每個人體質和患病情況不同,需要的藥材種類和用量就會有所差別,在沒有專業醫師辨證指導下,盲目聽信他人,很容易加重病情。比如某平臺曾有專家推薦一種藥茶說對身體好,很多人都去效仿,結果導致肝腎損傷。
長時間喝某種藥茶。有些血脂高的人平時喜歡用丹參、三七等藥材泡茶,曹俊嶺提醒,這種情況下,喝的時候首先要把握好量,藥材不能使用太多;其次,喝1~2個月后可以適當停止一段時間,防止藥效過度。另外,嗓子痛或肝火旺的人,往往喜歡喝些菊花茶、陳皮茶、胖大海茶、金銀花茶等苦寒類藥茶,見效后應立即停用,不能長期喝,易傷胃。
藥茶不適合每個人。比如,黃芪可補中益氣,很多人認為它是養生良藥,但如果讓一個身強體壯的人喝黃芪茶,反而適得其反。
總體來說,藥茶對人體是有益的。不過,不同沖泡方式對藥效也有影響。比如玫瑰花、菊花等花草茶,只需用熱水浸泡就可將有效物質溶解到水中。對于根莖類藥材來說,沖泡方式作用很小,可選擇煎煮或袋泡茶方式。煎煮藥茶很像熬中藥,但由于煎煮時間短,口味上不會有中藥的苦澀。另一方面,現代中醫研制出了許多袋泡茶,將根莖類藥材切成小段或顆粒狀裝入袋中泡水服用,藥效也不錯。
吃中藥講究度
現代人對中藥的態度呈兩個極端:一部分人認為中藥都是天然材料,可以放心大膽地吃;還有一部分人認為,中藥治病缺少科學依據,甚至根本無效,所謂 “中藥去根”就是騙人的。曹俊嶺表示:“這確實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兩個說法都很片面。”
是藥三分毒。“中藥安全無毒”誤導了很多民眾,尤其是近年來,中藥相關保健品的過服、濫用現象愈發嚴重。曹俊嶺說,只要是藥,有療效的同時肯定有毒性,因為最初記載中藥的作用就是“聚毒藥以供醫事”,即用藥物的毒性來治療人體疾病,只不過在有效范圍內對人體有益,超過一定劑量就會顯示出毒性。
中醫傳承已數千年。曹俊嶺說:“中藥不起作用肯定是瞎說。中醫流傳了幾千年,實踐都已經證明了它的效果。”在抗擊新冠疫情中也發現,中藥是可以發揮一定作用的。
對癥下藥,適量而止。清代李紱(讀音為fú)曾記載,當時的社會風氣喜好多吃人參,然而,有疾病的人吃后80%~90%都加重病情,沒有疾病的人反倒因為吃了人參而患病。曹俊嶺解釋,中藥以及所有保健品的食用都要講究“度”。每個人體質不同,需要的中藥藥性也不同,不可隨便吃。比如六味地黃丸主要用于治療腎陰虛者,對腎陽虛者就不太合適。曹俊嶺提醒,有些藥材確實有毒性,但把握好劑量,有毒性的藥也可以使用,只不過“衰其大半而止,過則死”,是說當感覺病好得差不多了就要立即停藥。根據中醫學的九種體質分類,不同體質應有側重的選擇用藥。▲
九種體質的茶飲方
平和質:即陰陽氣血調和,表現為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這類人選擇藥茶只需注意藥效對癥、及時停止即可。
氣虛質:通常有語音低弱、少氣懶言、易疲乏、易出汗、舌淡紅有齒痕等表現。可適當用紅參、西洋參、黃芪、絞股藍等泡水,代茶飲。
陽虛質:多表現為怕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等。推薦用杜仲葉泡水。
陰虛質:其表現有手足心熱、盜汗、口干咽干、喜冷飲、大便干燥等。可適當選擇沙參、麥門冬、枸杞等藥材泡水飲用。
痰濕質:一般為面部愛出油、多汗且黏、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食等癥狀。可選擇(南)山楂、決明子等藥材。
濕熱質:表現為心焦氣燥、愛長痘、臉油、身重困倦、大便黏滯、男性陰囊潮濕、女性帶下增多等。適宜選用荷葉、馬齒莧、冬瓜皮、藿香、佩蘭等祛濕類藥物泡茶。
血瘀質:可見皮膚暗沉、有瘀斑、口舌暗淡、健忘煩躁等。可用阿膠、益母草泡水喝,注意益母草不能長期使用。
氣郁質:通常表現為心態抑郁、神情憂郁、悶悶不樂、敏感多慮等。適宜喝些玫瑰花等花茶。
特稟質:即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為主,如患有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或先天遺傳疾病等。可適當喝些玉屏風散(含黃芪、白術、防風)強健體質。
曹俊嶺強調,每個人的體質都很復雜,并不能進行單一劃分,因此,具體能喝哪種藥茶以及怎么喝,必須咨詢專業中醫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