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人深受脫發困擾 防脫注意這些!

2021-12-22 15:23:41

來源:生命時報

一頭濃密亮麗的秀發不僅能展示良好的個人形象,給人自信,還是身心健康的標志。可現在,不少人年紀輕輕就“禿”了。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我國有2.5億人深受脫發困擾,尤其是雄禿,約每10個人就有1人中招。

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毛發醫學中心主任楊頂權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國人常見的脫發疾病主要有雄禿、休止性脫發和斑禿三種。雄禿是其中之最,男性表現為前發際線后移,頭頂毛發減少,最終謝頂;女性發際線變化不大,但頭頂毛發減少。它還有個“脫發非常6+1”的名號,“1”代表脫發,“6”代表頭油、頭紅、頭癢、頭屑、異味和毛囊炎。頭油,是過量睪酮、二氫睪酮促進皮脂腺的分泌,產生油脂;頭紅,是馬拉色菌將油脂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刺激頭皮發紅;游離脂肪酸也會刺激炎癥因子的產生,引發頭癢;菌群繁殖過快,會產生油脂臭味。同時,頭皮更新速度變快,以往每28天更新一次,脫發后縮短至3~5天,很容易產生頭屑。

雄禿的病因較為復雜,比如父親雄禿,遺傳給兒女;由性激素水平過高所致的約占60%;部分男性的毛囊對雄激素比較敏感,即使激素水平正常,也會出現雄禿;長期緊張、焦慮、抑郁、心煩或易怒,也會加重脫發。此外,毛囊微生態失衡,比如馬拉色菌感染頭皮、性激素影響等,也可導致毛發生長的“土壤”變差,引起脫發。

不同于雄禿的“區域性”,休止性脫發是指頭發彌漫性脫落,換季、減肥、熬夜、發熱、藥物、情緒變化,以及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疾病都可引發這種脫發。但病因解除后,頭發可恢復如常。比如減肥、產后3個月開始脫發,停止減肥后或產后第6、7個月基本恢復到正常的脫發數量。

斑禿,俗稱“鬼剃頭”,即頭上突然少了一塊頭發,與個人情緒、壓力有關。通過調整生活習慣、改善心情等,大部分輕度休止性脫發和斑禿患者可自愈,但中重度患者,甚至連眉毛、睫毛也會脫落,還可伴有指甲的損傷,應及時就醫。

預防脫發,需先判斷是否為正常脫發。按正常脫發速度算,每人每天脫發量不超過100根都屬正常,可通過“一看二摸三梳”自測:一看前發際線是否明顯后移;二是用手摸頭頂和后腦勺,對比頭頂毛發是否變薄;三是洗頭后梳中分,每個月拍一張照片,連續6個月,比較縫隙的寬度。如果發際線明顯后撤、頭頂變薄或中分縫隙變寬,就提示有脫發問題。

“脫發可治、可控、可防,但需長期管理。”楊頂權表示,雄禿經過正規診療,90%的患者可以止脫,70%的患者可以部分改善。具體恢復多少,得看3個條件:一看毛囊情況,如果毛囊情況差,恢復效果也不好;二看對藥物是否敏感,對藥物敏感的人生發效果更好;三看是否正確用藥,藥物一定要噴到頭皮上才起作用。但需注意,脫發有個特點,如果治療一年達峰后自行停藥,患者可能在3個月后復脫,一年左右又回到起點,并繼續減少,甚至可能最終形成禿頂。因此,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減藥、撤藥。

發現脫發后,有幾個誤區要避免:

1.生姜、生發水和保健品等既不能抑制性激素的過度表達,也不能控油,預防和治療脫發的可能性非常小。

2.不要迷信偏方。中藥生發需辨證論治,如年輕人脫發,可能濕熱為主,要清熱利濕;中年人脫發,可能是肝郁脾虛,要疏肝理氣活血。總的來說,中藥用藥需辨證、辨病、辨體。

3.一定到正規醫院皮膚科的毛發門診就診,以確定脫發是否達到需治療的疾病程度。▲

關鍵詞: 防脫 脫發困擾 脫發 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