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掉大瘊子小瘊子就跟著掉了 真是這樣嗎?

2021-10-14 14:22:54

來源:生命時報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說如果身上長了瘊子,只要把最早長出來的那個瘊子,或最大的瘊子揪掉,其他小瘊子就跟著掉了。真是這樣嗎?

瘊子在醫(yī)學上的學名叫“疣”,主要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或痘病毒引起的皮膚贅生物,具有傳染性。瘊子傳染的途徑是接觸傳染,比如不小心與患者的皮疹直接接觸,或通過毛巾、衣物等間接接觸。但并不是所有接觸了病毒的人都會長出瘊子。皮膚沾染病毒后是否會長出瘊子,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皮膚有無破損。即使是搓澡、抓癢這樣對皮膚的輕微損傷,也會破壞皮膚的完整,如果皮膚沒有外傷、破損而保持完整,沾染的病毒無法“接種”到皮膚里,就不會長瘊子。二是人體免疫力的強弱。如果人體的免疫力,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很強,即使沾染了病毒,皮膚有破損使病毒“接種”到皮膚里,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也會抑制和殺滅病毒,不會長出瘊子。

由于感染病毒的亞型不同、感染發(fā)病的部位不同,瘊子的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像黃豆般大小,表面堅硬粗糙甚至起刺的半球形瘊子,屬于尋常疣,民間也稱刺瘊子;尋常疣長在頸項部位呈細軟而長的肉絲狀,又叫絲狀疣;長在手掌足底的尋常疣看上去像腳墊,只是表面不光滑、有粗糙的顆粒。長在手背、面部像小米粒或綠豆大小,表面扁平的小瘊子,屬于扁平疣。有些年輕婦女和兒童身體上出現(xiàn)的如同小米粒大小,晶瑩猶如蠟滴樣的半球形小疙瘩,屬于傳染性軟疣。生長在肛門周圍、陰部,類似菜花樣的灰白色瘊子,屬于尖銳濕疣。

從上述瘊子的傳染途徑和發(fā)病條件,我們知道一旦長了瘊子,至少說明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今后隨著搔抓,病毒會不斷“接種”到周圍皮膚長出新的瘊子。新長出的瘊子同樣也具有傳染性,也會隨著搔抓傳染到周圍皮膚,或傳染給別人。那么,要徹底消除瘊子應(yīng)該做到:1.決不搔抓、搓洗瘊子及周圍的皮膚,不給病毒播散、接種的機會,對較大的瘊子可以手術(shù)祛除,防止受摩擦而向外播散病毒;2.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藥物消滅病毒;3.提高人體免疫力。因此,單純靠揪掉最早長出來或最大的那個所謂“母瘊子”,是不能治愈瘊子的。

此外,瘊子還有個別名叫“千日瘡”,說的是瘊子生長千日就可以自落,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的說法是具有“自限性”。瘊子作為感染病毒引起的皮膚病,與水痘、病毒性感冒一樣,確實具有自限性。但是由于瘊子具有傳染性,既可以傳染別人,也可以“自家接種”傳染自己。如果坐等其自愈的話,瘊子就會“子子孫孫”無窮盡,還未等瘊子自行脫落,新的瘊子已經(jīng)不斷長出。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有瘊子后,不要想著能自行消除或隨手揪掉,應(yīng)積極盡早地去醫(yī)院進行正規(guī)治療。▲

關(guān)鍵詞: 贅生物 皮膚 皮膚贅生物 大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