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0 14:13:25
來源:生命時報
除了泌尿功能,腎臟的另一項重要任務為“活化維生素D3”。普通的維生素D3需經過肝、腎的共同作用,才可被活化。腎功能受損后,體內活性維生素D3水平不足,人體對鈣的吸收隨之出現障礙,會發生低鈣血癥。正常情況下,機體的磷類代謝廢物主要經尿液排出,隨著腎功能下降,磷的排泄逐漸減少,引發高磷血癥,也會影響血鈣濃度。
如果長期處于“低鈣高磷”狀態,骨骼系統可出現多種病理改變,如骨質疏松、骨軟化、關節炎、纖維性骨炎及病理性骨折等,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骨骼變形,導致生理、運動功能障礙等。但腎性骨病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單純表現為血液學檢查的異常,等到出現骨痛、骨骼變形時,說明已發展至晚期。因此,一旦確診腎病,養骨就要提上日程。
在飲食上,慢性腎病患者強調“低嘌呤、優質蛋白”,豆制食品、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應盡量少吃;腎病前期,患者可少量攝入以動物蛋白為主的優質蛋白,后期則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此外,腎病患者需常規補充活性維生素D3類藥物,并堅持動態監測,確保活性維生素D3達到合適范圍,保證鈣磷代謝。
如果患者已出現骨質疏松情況,首先要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包括骨密度、活性維生素D3、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及甲狀旁腺素等指標,然后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骨康復治療。▲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