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2 14:13:22
來源:醫藥健康網
騎行具有黃金代步運動的美稱,既省時又省力,且高性價比。19公里/小時騎行消耗的熱量達到350~550大卡,堅持騎行能夠改進心肺,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性,何不來認識一下騎車的好處。
堅騎行能夠獲得什么好處?這4個益處少不了,不妨了解下
維護肌肉骨骼
骨骼在騎行時獲得良好的刺激,促使骨骼中的鈣質沉淀,進而強化骨骼。骨不但起支撐作用,且還具有儲存鈣元素的造血機能。鍛煉腓腸肌、臀肌及其股四頭肌,進而提升肌肉力量,防止骨骼損傷,此外還能維護骨關節,減緩關節退化和衰老。
一定要提升基礎代謝
騎行的過程中能夠加速基礎代謝,不論是燃燒熱量或是脂肪速度都是會加快,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性,此外也能更佳的塑造身材。
能提升心肺
騎行時心跳的速度能夠依據騎行的速度、地勢而改變,等同于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結合,長期的心跳能夠提升心肌的收縮力,改進心肺。
維護血管
騎行能夠加速心跳速度,促使全身血循環,在血液迅速流動的過程中,能夠良好摩擦血管壁,讓平滑肌獲得放松,幫助擴張血管,消除一氧化碳,進而維護心血管健康,改進血管功能。
騎行雖好,但這4點留意
注意你的座位選擇
許多人喜歡寬而重的座位,感覺坐起來舒服些,不是說坐姿是不是舒服取決于它的外形。此外還需要注意車座的安裝髙度和位置,騎行時車座在過高的過程中不可以長期保持姿態,擴大摩擦面積;太低的車座會提升接觸區壓力,同樣會造成身體不適。
調車有相應的講究
端正坐在車座上,車把與車架斜梁在一條直線上,腳跟要放到腳踏上,讓腿正中挺直,確保騎行時不可以過分彎曲膝蓋或腳,那樣才能夠更佳的發力。
替換姿勢
不可以長期保持同一體位,更不可以長期騎行鍛煉,要遵照循序漸進的標準,結合各種運動方式,不要在短時間內進行突襲騎行,也不要在比較差的道路上長期騎行。
騎行前一定要做好熱身
通常一周騎行2~3次,第二天騎行時應無疲憊感。如果想長期騎行,就應當提前做好準備活動,騎完過后要做一些放松的活動。騎行后常會出現慢性疼痛、四肢關節及腰部及頸部不適,應盡快尋找專業醫師醫生及治療。
單車價格不一定越貴越好,普通自行車完全能夠達到健身效果。要強調的是,12歲以下的兒童不可以單獨騎行,尤其是公路上。成人自行車是兒童不可運用的,因為個子矮小,不可以控制車輛,在騎行過程中容易受傷。70歲之上的老人因視力、聽力、平衡能力降低而無法騎車,稍不小心便會跌倒,甚至于造成骨折或腦損傷。此外,懷孕早期和晚期不可以騎行,以免造成流產或早產。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