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09:28:36
來源:網易科技
新加坡監管機構周三批準了美國初創企業Eat Just的申請,允許其公開銷售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雞肉。該公司表示,這是世界上首個監管部門批準出售所謂的“清潔肉類”,即并非來自被屠宰動物的肉。
新加坡食品管理局(SFA)表示,在批準之前,該機構已經審查了與Eat Just工藝、制造控制和安全測試相關的數據。Eat Just稱,將在新加坡生產人造雞肉產品,并計劃在那里生產一種以綠豆為原料的雞蛋替代品,此前后者始終在美國銷售。
Eat Just表示,該公司在1200升規格的生物反應器中進行了20次細胞培養雞生產,以證明其制造過程的一致性。
Eat Just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喬什·蒂特里克(Josh Tetrick)表示,這種人造雞肉將作為雞塊出售,“短期內”將在新加坡的一家餐廳推出,售價與優質雞肉相當。
出于對健康、動物福利和環境的擔憂,人們對普通肉類替代品的需求正在激增。由Beyond Meat、Impact Foods和Quorn等公司研發的植物性肉類替代品,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超市貨架和餐廳菜單上。但是,由于生產成本較高,在實驗室利用動物肌肉細胞培養出來的清潔肉類或培養肉,仍然處于萌芽階段。
蒂特里克表示,Eat Just也在與美國監管機構進行談判,但新加坡的情況比美國“好一點兒”。他說:“我可以想象,未來美國、西歐和其他國家將看到新加坡能夠做到的事情,看到他們所建立監管框架的嚴格性。他們會試圖以此作為模板,推出自己的監管規則。”
Eat Just成立于2011年,其支持者包括李嘉誠和新加坡投資機構淡馬錫(Temasek)。蒂特里克說,自成立以來,該公司已經籌集了超過3億美元資金,估值約為12億美元。Eat Just的目標是在2021年底之前實現盈利,并希望很快上市。
在全球范圍內,超過20多家公司正在測試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魚肉、牛肉和雞肉,希望打入替代肉類市場。巴克萊(Barclays)估計,到2029年,替代肉類市場的規模可能達到1400億美元。
Eat Just的許多競爭對手也吸引了知名投資者關注。比如,總部位于美國的Memphis Meats今年獲得了日本軟銀集團和淡馬錫的投資,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也是其支持者。
新加坡創企Shiok Meats的目標是成為首家出售實驗室培育蝦肉的公司,其得到了菲律賓最大食品公司Monde Nissin首席執行官亨利·索桑托(Henry Soesanto)的支持,該公司也是Quorn的所有者。(小小)
關鍵詞: 實驗室培養雞肉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