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飲食可降低患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2020-11-04 10:14:33

來源:cnBeta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有較多已知會導致慢性炎癥的食物,會增加一個人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研究表明,某些促炎食物可能會產生放大心臟病發展的協同效應。

大量的研究已經有效地確立了不良飲食與疾病之間的關系,然而,很少有研究關注特定飲食成分的累積影響。這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院學報》上的新研究特別關注某些食物的促炎或抗炎潛力。

新研究首先通過使用經驗性膳食炎癥模式(EDIP)得分,根據單個食物增加或降低三種炎癥生物標志物循環水平的能力,計算出單個食物的炎癥潛力。然后,研究人員整理了三項大規??v向健康研究的歷史數據,涵蓋了20多萬名受試者,所有受試者都被跟蹤了幾十年。

“使用經驗開發的、基于食物的飲食指數來評估與飲食攝入相關的炎癥水平,我們發現,具有較高炎癥潛力的飲食模式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加有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李軍解釋說。“我們的研究是第一批將基于食物的飲食炎癥指數與心血管疾病的長期風險聯系起來的研究之一。”

與那些食用抗炎食物的受試者相比,那些食用促炎飲食的受試者發生中風的風險增加了28%,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了46%。在調整了其他因素,如體重、可遺傳風險、運動頻率和多種維生素攝入量后,這些增加的疾病發生率可見一斑。

該研究集中在18個食物組以前被確定為最有預測性的影響炎癥生物標志物。這些食物組包括促炎和抗炎食物,其中促炎食物包括加工和紅肉、精制糖和谷物、油炸食品和含糖汽水。同時,抗炎食物的抗氧化劑含量較高,包括全谷物、茶、咖啡、綠葉蔬菜和黃色蔬菜等。

該研究指出,“促炎食物之間可能存在協同效應,因為高度促炎飲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增強有關。”

與哈佛研究無關的西班牙三人組研究人員的一篇附帶社論表明,這種構建健康飲食模式的精細方法可能對根據患者的個人需求個性化飲食行為非常重要。慢性炎癥是許多疾病發展的關鍵因素,了解某些食物對炎癥的影響方式應該從根本上支撐熱性飲食模式的構建。

“這些保護作用也可以用于慢性炎癥起相關作用的其他高發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癥、抑郁癥、認知能力下降和阿爾茨海默病,”三人組在社論中寫道。“在選擇飲食中的食物時,我們應該小心它們的促炎和抗炎潛力!”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院雜志》上。

關鍵詞: 抗炎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