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9 09:54:12
來源:互聯網
擅長畫馬的畫家是誰(近代最著名的是誰?)
徐悲鴻擅長畫馬。他曾經在法國巴黎賽馬場和德國柏林動物園畫了上千幅馬的素描,對馬的肌肉、骨骼、面部表情、生活習性等做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
20世紀30年代末,他去印度國際大學講學時,到過青藏高原西部的克什米爾和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上高大兇猛的野馬深深打動了他。
【資料圖】
從此,徐悲鴻的馬不僅體態優美,而且有著勇敢的生命力和堅韌的耐力。它們身材修長,不像中國古代著名大師曹霸、陳洪、韓干、張軒、趙孟頫畫的馬那樣肥腴,但卻矯健有力。它們的鼻孔很寬,說明它們肺活量很大,善于長時間奔跑。它們的長腿和寬蹄表明它們奔跑敏捷。
徐悲鴻《馬畫》長109.3cm,寬53cm。
自題:“三十七年(1948)重陽節(五十三歲)。”錢的《痛畫》是朱印的。右下角,鐘的“知困”是朱印的。畫面中,在曠野的平坡上,一匹好馬在回望,試圖停下來。
徐悲鴻《奔馬養鬃》長41.4cm,寬52.3cm。
自我標題:“我親愛的朋友和女士,朱史圣李嘉”。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悲鴻寫了一封賀信。”朱印了《江南布衣》,白印了《書生意氣》。
想象一匹駿馬興高采烈,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馳騁。徐悲鴻以畫馬聞名于世。在他創作的幾千幅馬畫中,除了1931年畫的九方高,其余都是沒有任何束縛的馬:嘴上沒有籠頭,背上沒有馬鞍,身旁沒有牧羊人或騎手。他們狂野不羈,是徐悲鴻心目中自由之神的象征。
這種粗獷簡練的筆法,既符合西洋畫的解剖學原理,又蘊含著國畫的寫意神韻。
酣暢淋漓的水墨應用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骨骼、肌肉和皮毛;灑脫的風格充分展現了馬不羈的個性。
徐悲鴻《童音孤馬圖》長129cm,寬39.8cm。
自問:“淮準先存。洪武銀舊作。辛雨的稱號。”錢“傷心”白印。
銀年是1938年,徐悲鴻43歲。辛四年是1941年,徐悲鴻是46。
畫面中的桐樹以潑墨、彩繪為代表。樹干粗獷豪放,筆觸自然留白,形成亮點,增強了樹枝的立體感。
樹葉由充滿湖藍和墨香的大筆觸直接染制而成,既獨立又相連,與墨香融為一體,呈現出水汽和薄霧的效果,豐富了空之間的層次感。作者用簡潔概括的線條準確地勾勒出一匹在樹下吃草的馬,形象蒼勁婉約。
馬的身體被渲染成赭色,馬鞠躬時的肌肉組織被留白和色塊的深淺變化所暈染。由此可見,作者扎實的素描功底是有形的,生動的。
徐悲鴻《奔馬圖》長89.2cm,寬81.8cm。
自題:“2018年(1939年)4月,紅柯·周星悲傷。”錢的《東海望孫》是用白色印刷的。還有漢懷尹題詞:“懷準最珍貴”,“孫,十三漢”和“醉瓷”。
在星洲(新加坡)期間,徐悲鴻與當地學者韓懷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為韓懷準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這幅畫是他送給韓的作品之一。
畫一幅馬在秋草上奔馳的畫。
徐悲鴻畫馬是在尊重中西傳統繪畫技法的基礎上,注重寫生,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徐悲鴻畫的馬頭往往留有空白或涂以白粉,以表現馬頭的突出部分,從而增強立體感和馬頭的堅硬質感。
馬的頸部和腹部用軟筆用濃墨勾勒,曲線厚實有彈性,顯示肌肉的力量。馬的鬃毛和尾巴在筆墨的運用上雜而不亂,其虛實的筆觸,濃淡、干濕的筆墨,表現出駿馬馳騁時飄逸灑脫的鬃毛飛揚。
關鍵詞: 若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