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09:18:10
來源:金十數據
周四,美盤前,美、布兩油短線跳水約4美元,隨后短線反彈約2美元。布倫特原油一度跌破110美元/桶,日內大跌4%,此前曾升至119美元/桶上方;WTI原油一度較日高回落逾7美元,日內跌逾3%,此前觸及116美元/桶,為2008年以來首次。
NYMEX最活躍WTI原油主力期貨合約北京時間3月3日21:54一分鐘內買賣盤面瞬間成交5004手,交易合約總價值5.44億美元,具體情況請查看金十數據網站右下方成交量。
消息面上,伊朗石油記者RezaZandi表示,收到決定性消息稱,未來72小時內核協議將在維也納簽署。即使可能需要幾天左右的時間,但似乎可以確定的是協議將會達成。伊朗能源部長烏吉表示,一旦達成核協議,伊朗的石油生產就能在一兩個月內達到最大產能。 此前,由于擔心俄羅斯能源出口成為制裁目標,油價一路高歌猛進。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JenPsaki)周三表示,美國現在非常愿意考慮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部門實施制裁。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建議因烏克蘭事件,對包括俄石油公司、俄氣公司、RT電視臺在內的所有俄羅斯國有企業實施制裁。白宮也表示將針對俄羅斯煉油行業實施出口管制。另據華爾街日報,預計拜登將禁止俄羅斯船只進入美國港口。
市場對俄羅斯原油斷供的擔憂自西方宣布SWIFT制裁后就開始急劇升溫,能源方面的研究主管AmritaSen周三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銀行制裁,預計約70%的俄羅斯原油出口無法進行,也就是380萬桶/日的供應。
在俄羅斯被制裁導致的貿易中斷和航運問題引發供應擔憂的同時,美國原油庫存跌至多年低點,庫欣原油中心的儲藏量處于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的戰略儲備降至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此外,OPEC+增產意愿不足,忽視原油消費國要求增加原油產量的呼吁,堅持維持增產40萬桶/日的計劃。
然而,在持續攀升后,油價后市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雖然有一些投行開始唱多油價,但高油價能持續多久還是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高油價并不符合美國當前的利益。美國當下最大的問題是通脹,而油價的高企,意味著全球供應鏈更緊張,成本更高,或進一步推升通脹。因此美國不會希望油價中長期保持高位。看多油價的投資者需密切留意美國方面的動作。
目前美國手上的一張“王牌”就是伊朗原油供應的回歸。伊朗媒體Nournews報道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將于周六訪問德黑蘭,暗示這可能有助于為伊朗與主要大國重啟核協議鋪平道路。不過,RBCCapital分析師HelimaCroft警告,伊朗核協議尚未達成,并且其提供的石油也無法彌補俄羅斯方面的損失。
原油“空頭”花旗“翻車”?
當市場紛紛看多油價時,花旗銀行卻在看空原油,而如今看來,該機構已經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一個月前,花旗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dMorse表示,他建議投資者做空12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并預測美國石油在今年年底將“處于低位”,同時表示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他預計歐洲也不會出現天然氣供應緊缺。當時的布倫特原油價格為82美元/桶。然而,本周四,花旗銀行宣布以11.5%的虧損斬倉原油空單:
“我們在2月3日建立的2022年12月(COZ2)ICE布倫特短期期貨空單交易中觸及92美元/桶的止損點,虧損11.5%。”
花旗認為,盡管市場對原油走勢的前景仍未達成共識,但原油期貨價格短期內還是會受到俄烏沖突升級、供應鏈風險溢價擴大等因素的影響。
隨后花旗表示:
“由于現貨油價有可能在短期內突破125美元/桶,導致我們不得不暫且擱置做空計劃。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可能會有更好的機會再次做空能源市場。”
油價高升后就是墜落?
三菱UFJ金融集團(MUFG)分析顯示,布倫特原油價格飆升的軌跡與2007-08年如出一轍,當時油價曾觸及每桶150美元的創紀錄高點,隨后需求銳減,價格在全球經濟衰退中暴跌。 MUFG新興市場研究主管EhsanKhoman表示:
“鑒于石油極度短缺,油價與邊際供應成本脫節非常嚴重,以至于它們正走向普遍存在需求破壞的水平。今天的石油市場正在上演供應短缺的劇情,俄烏沖突只是加劇了今天的極端供應短缺。”
近幾個月來,隨著疫情后需求的急劇復蘇,發達國家的石油庫存一直在穩步下降。國際能源機構(IEA)成員國周二同意從戰略儲備中協調釋放6000萬桶石油,但未能平息飆升的油價。與此同時,隨著歐佩克及其以俄羅斯為首的盟友提高產量目標,可以在短時間內啟動的全球備用產能一直在減少。
道明證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Malek在研報中寫道:
“任何制裁升級或意外的原油供應短缺(如已經出現的買家暫停購買俄羅斯原油)均導致我們很容易得出短期內油價還會飆升到更高位的結論,并加劇人們對通脹高企的擔憂,且幾乎沒有其他辦法降低通脹。”
基于上述情況,道明證券表示,關鍵基準原油(WTI原油、布倫特原油等)飆升至145美元/桶都是大概率事件,而此類行情上次出現的時間是在2008年夏天。
道明證券表示,雖然迄今為止的對俄制裁均在避開能源貿易領域,但將俄羅斯踢出SWIFT支付系統的行為依舊擾亂了大宗商品的供應。且此類大宗商品很難尋找其他的供應商。鑒于此,若對俄制裁或俄烏沖突導致供應鏈短缺,那么原油還有25美元的上漲空間。
Malek表示:
“然而,從長遠來看,目前110美元/桶或更高的價格可能是曇花一現的,因為有些許途徑是可以降低原油供應短缺的風險,并減少對俄制裁的影響,同時緩和原油稀缺性的。毫無疑問的是,高油價也會破壞市場的原油需求。”
金融博客零對沖認為,道明證券的該言論是在傳達一個觀念:原油短缺會導致市場失衡并破壞市場的原油需求,進而導致原油生產行業規模不經濟,并最終轉化成經濟衰退的助推力。
道明證券的研報也的確隱晦的表達了這一觀點:
“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每個人對市場的預測都是錯誤的。即使歐洲央行和美聯儲的下一步貨幣政策是加息,但還是有理由懷疑他們會在今年再次轉向貨幣寬松政策。”
金融博客零對沖總結道,若油價真如道明證券所言飆升至150美元左右,那么油價也不會長期保持于此高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