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系統也應該向善 不能讓勞動者聲音“沉沒”

2021-07-28 11:34:50來源:央視  

7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準時率等考核要素,適當放寬配送時限。督促平臺及第三方合作單位為建立勞動關系的外賣送餐員參加社會保險。

《意見》針對外賣送餐員的勞動收入、勞動安全、食品安全、社會保障、從業環境、組織建設、矛盾處置七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覆蓋范圍之廣、參與部門之多、規定內容之細,無不釋放出強監管的信號。

數字經濟時代,為靈活就業打開一扇窗,帶來了新鮮空氣。近十年來,借助平臺經濟,大量靈活就業機會涌現,我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多達7800萬。但是,諸如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家政服務等“網約工”人員,長期處于勞動權益保護的灰色地帶,一旦遭遇職業傷害,平臺常常推卸責任,讓勞動者自己買單。

今年“兩會”期間,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政協大會發言中指出,一些新業態企業刻意規避勞動法律,借助自身強勢地位,使用各種方法避免與勞動者直接建立勞動關系,將相當一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置于“裸奔”狀態。

去年,《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一文刷屏社交網絡,道盡外賣騎手生活的辛酸。文章指出,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于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此后,接連數起外賣員出現意外索賠難,也暴露出“網約工”社保缺失的短板。

系統也應該向善,不能失掉以人為本的底線。算法介入考核,不能讓勞動者聲音“沉沒”。一段時間以來,蒙眼狂奔的畸形發展,亟須校正了!

構建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要傾聽“打工人”的聲音,打破“資強勞弱”的固有格局,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平臺方享受到時代紅利,必須站出來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進一步履行社保繳費義務,不能拿保障“靈活”作擋箭牌,繼續做著“零保障”的生意。

此次,七部門聯合出手向“最嚴算法”說不,只是一個開端。未來,能規范的都要加以規范,更多政策組合拳在路上。加強“網約工”勞動權益保障,是解決民生痛點的重要舉措。新業態需要新關懷,讓每一位靈活就業者“工作有尊嚴、收入有保障、生活有歸屬”,才是行業健康發展應有的姿態。(文丨白晶晶)

關鍵詞: 外賣騎手 系統 系統向善 勞動者聲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