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 06:15:38
來源:環球時報
(資料圖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辛斌】當地時間27日,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美國底特律舉辦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談判貿易部長會議上宣稱,美方“不會容忍”中國有效禁止購買美國美光科技存儲芯片,并正在與盟國密切合作解決此類“經濟脅迫”。同時,在此次會議上,以美國為首的14個國家就提高芯片、關鍵礦物等基本材料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達成一致,繼續割裂、破壞全球供應鏈穩定。
據美國彭博社28日報道,雷蒙多在印太經濟框架談判貿易部長會議結束后的記者會上宣稱,“中國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下針對一家美國公司,我們認為這是單純的經濟脅迫,我們不會容忍,也不認為這種做法會成功。”美媒稱,這是她迄今為止使用過的最尖銳的語言。而此前,美國全面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芯片及其制造技術。
《韓民族日報》26日稱,中國禁止本國機構和企業使用美光公司的半導體。隨后,美國宣布將與盟國合作應對。據稱,美國要求韓國政府不要安排韓企填補中國市場的芯片缺口。若報道屬實,意味著韓國卷入美中半導體戰爭。拜登政府以價值聯盟名義推進的對外經濟政策的目的不是確保所有同盟國的經濟利益,相反,是在利用同盟國加強自己的供應鏈,遏制中國。
此外,美國正加緊在芯片供應鏈方面捆綁盟友。美國商務部聲明稱,14個成員國就一項提高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的協議達成一致,“將建立一個應急通信渠道,供成員在供應鏈中斷期間尋求支持,并促進成員在危機期間的信息共享和協作,從而能夠更快、更有效地作出反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其經濟的負面影響?!?
美國《紐約時報》27日稱,IPEF其他三個支柱性談判仍在繼續,重點是促進貿易和改善工人條件,擴大清潔能源的使用,改革稅收結構和打擊腐敗。美國商會、全美制造商協會等30多個團體向拜登政府發公開信稱,“我們越來越擔心,拜登政府提出的談判建議內容和方向,不僅可能無法帶來有意義的戰略和商業成果,還可能危及美國在印太地區及其他地區的貿易和經濟利益”。
美國在2022年5月主導成立“印太經濟框架”,成員國包括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斐濟,其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6日就IPEF問題回應稱,美國為限制中國發展、維護自身霸權,將經貿問題政治化,脅迫誘拉一些國家限制對華出口,嚴重沖擊全球半導體產供鏈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各方應共同反對美國的經濟脅迫和霸凌行徑,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確保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