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 08:56:15
來源:金融界
這個國慶假期里,相信有很多人都被“一秒入冬”的天氣,給打了個措手不及,不過假期入冬的不僅僅只有天氣,還有消費。我們都知道國慶假期是消費的旺季,但今年國慶的消費市場就如同最近的天氣一樣,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國慶節假期7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同比減少18.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72.1億元,同比減少26.2%。
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在假期選擇了待在家里,不出游、不看電影、不購物。就連出門吃飯都少了許多,更多的是自己在家做一些不含科技與狠活的餐食。
一位從業人士透露,往年這個時候都賣了幾十萬的銷售額,今年一言難盡。很詭異的是,一些全國熱門景點客源占比竟然倒掛了,本地游客比外地游客還多。其中一大部分原因還是多地倡導就地過節,大家的旅游模式也在改變,從以前的跨省游改為周邊游或居家游。
一邊旅游行業遇冷,另一邊的國慶檔電影更是集體撲街了。在歷經定檔疑云、統一定檔、極限撤檔等多輪風波之后,就已經預示今年的國慶檔,將會有多么艱難。
根據貓眼專業版提供的2011-2021年國慶檔票房數據,對比發現,本年度的國慶檔票房將將超過2014年,最終只落位在不到15億的刻度上。如此夸張且慘淡的市場環境,甚至讓影院經理、知名電影大V,在網上喊出了“票房已經不是腰斬,而是斬首”的無奈話語。
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不到 172 億元,同比下降37.7%。暑期檔回了一點血,本來都指著國慶檔。而前兩年的國慶檔都能跑出來幾十億票房的大片,今年能破億都成了奢望。
消費不給力也不是國慶假期才體現出來的,只是想借著十一黃金周刺激一下消費的復蘇,沒想到消費者似乎要擺爛到底了。不過各個地方的努力還是看得到的。
海南官宣景區開門迎客,還向外省游客發 5000 萬消費券,包括上海、成都這些地方發的消費券也都覆蓋了國慶假期。另外國家電影局早就說了,要在 8 至 10 月聯合多家平臺發放 1 億元觀影消費券,其他的餐飲、零售、汽車等消費領域消費券一輪接一輪。
那有一個關鍵問題,刺激消費到底管用嗎?螞蟻金服的一份報告說,1元的消費補貼能帶動 3.5 元以上的新增消費。就是用發消費券的方式刺激消費,能用較少的財政補貼撬動更多的消費增長,最終通過刺激消費來推動經濟復蘇。
這個思路似乎是說得通的。 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很少有人會為了那一元的補貼,去花自己手里的3.5。雖然有口罩原因,導致很多人對未來沒有信心,要把錢花在刀刃上,但更多的還是老百姓(行情603883,診股)手里沒錢了。消費固然是很重要,但消費拉動經濟的前提是收入也要不斷增加,不然歐美家庭過度負債產生的危機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