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不第后賦菊的寫作背景 ?黃巢的結局是什么?

2023-03-15 08:47:46來源:匯世網  

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一直出現在文人作品中。然而在古代關于菊花的詩歌中,有一首詩別出心裁,充滿了殺氣,“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黃巢寫的《不第后賦菊》。

不第后賦菊的寫作背景

黃巢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遺憾落榜。當時的黃巢也充滿了野心,但是面對當時科舉的失敗和朝廷的腐敗,他內心的悲憤是可以想象的,但是這種悲憤并沒有讓他失去,反而激起了他的野心,所以他寫了這首詩來表達他的野心。

相信很多人讀到第一句的時候都會非常驚訝。畢竟9月9是重陽節,大部分學者都以菊花來形容重陽節。黃巢為什么寫重陽節前一天?實際上,黃巢是故意的。有句話叫“黎明前的黑暗”。對黃巢來說,重陽節象征著光明,他需要在這之前做好準備,度過黎明。

黃巢寫殺氣四溢,讓人讀了也忍不住驚嘆他的飛升豪氣。秋天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但這在黃巢的筆下不再是自然規律,而是菊花自身倔強的選擇。自己會像菊花一樣充滿活力,當自己綻放的時候,腐朽的唐朝會像秋天其他花一樣枯萎。

最后兩句是黃巢的遭遇和展望。重陽來時,菊花盛開,清香會滲透到長安的每一個角落在這里,對菊香的描寫不是淡淡的香味,也不是清香,而是濃郁的芳香。而“香陣”二字也說明這并不是一兩朵菊花,所以這并不是單獨為他比喻,這個其中展示了黃巢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

最后一句“滿城盡帶黃金甲”,描述的是重陽節,滿城都是菊花,似乎給了整個城市一種金甲壯麗的景象。從以前的詩中我們也可以知道,這首詩雖然是詠菊的詩,但是里面裝的是表達心聲的東西,所以這里的菊花實際上代表了整個世界的老百姓,所以這句話也表達了黃巢希望取代腐朽的唐朝,讓老百姓成為國家的主人的愿望。

?黃巢的結局是什么

黃巢的結局并不好至于黃巢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他死后,他的頭被人帶走,傳給各方,可謂是極其悲慘的。

在《新唐書》中說他意識到無路可退,所以他覺得大勢已去。他在泰山虎狼谷,在外甥林言面前自殺,要求他投降,用自己的腦袋活下去。

《舊唐書》中,殺害黃巢的兇手是他的外甥林言。黃巢和他的兒子、侄子共七個人,一起被殺,他們所有的頭都被拿著邀功行賞了,所以寫出“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結局并不好。

關鍵詞: 不第后賦菊的寫作背景 ?黃巢的結局是什么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寫作背景 ?黃巢的結局怎么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