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荀子的思想主張 荀子的思想主張簡介

2023-02-08 09:55:40來源:匯世網(wǎng)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是戰(zhàn)國時期最后一位儒學大師,主張“性惡論”。

中國戰(zhàn)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漢族。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fā)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shù)呢暙I。

荀子的思想主張是“性本惡”,因此被儒家正統(tǒng)認為是異端,而且,荀子的學說部分為后來被法家采納。荀子不僅繼承了儒家傳統(tǒng),更融合了其它哲學傳統(tǒng),如道家、法家和墨家(莊子,商鞅,墨子等)的思想,加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發(fā)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tǒng),使之為己所用。這也許是荀子容易被誤認為不是儒家的原因。然而,荀子并沒有因為吸收其它學派的思想而變成非儒學者。事實上,荀子融合其他學派思想的目的是為了發(fā)展儒家學說。

現(xiàn)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許多方面的內(nèi)容。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轉(zhuǎn)移的,并提出人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才能繁榮發(fā)展;在人性問題上,他提出“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性”和“偽”兩部分,性(本性)是惡的動物本能,偽(人為)是善的禮樂教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diào)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政治思想上,他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同時重視人的物質(zhì)需求,主張發(fā)展經(jīng)濟和禮治法治相結(jié)合。在認識論上,他承認人的思維能反映現(xiàn)實。但有輕視感官作用的傾向。在有名的《勸學篇》中,他集中論述了他關(guān)于學習的見解。文中強調(diào)“學”的重要性,認為博學并時常檢查、反省自己則能“知明而行無過”,同時指出學習必須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習態(tài)度應當精誠專一,堅持不懈。

人性本惡

幾千年前,荀子一語道破:人性本惡!

自私、懶惰、暴力、虛榮、僭妄、執(zhí)拗、空想、自滿、奢侈、妒忌,輕率、虛偽、自相矛盾、貪婪好利,好標新立異……這就是高等級的生物——人類。

追溯“人本惡”之源,首先就是欲望。弗洛伊德曾說:“我們做任何事,都是起自兩個動機:性的渴望和做偉人的欲望。”事實上,幾乎每一個成年人,都想得到下面的東西:⒈健康和長壽⒉美味可口的食物⒊睡眠⒋金錢和物質(zhì)享受⒌今后的命運幸福⒍性的滿足⒎子女的成材成器⒏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所以存在生成為“惡”的可能;原因可能是自己主動造成,也可能是別人利用自己的欲念達成他罪惡的目的,使自己的這種潛伏的“惡”成為現(xiàn)實。

關(guān)鍵詞: 荀子是誰 荀子是哪個學派的 荀子的思想主張 荀子的思想主張簡介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