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05:45: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
近日,廣西考生唐某某再次開放自己的社交賬號。唐某某的社交賬號認證信息為“為上清華復讀13年考生唐某某”,3個月前他發文“再戰100天”,網友紛紛在評論區為他加油鼓勁。
據報道,去年高考后,人稱“高考釘子戶”的唐某某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護理學院錄取,不少人都以為他會安安心心地去讀大學了,但他還是放棄了。從唐某某的賬號認證信息看,他很認可自己“為上清華復讀13年”的經歷,并將其作為自己的身份標簽。然而不得不說,像他這樣的“追求”是偏執的,如果一直考下去都沒有考上清華,是不是要考到老呢?而就算終于考上了清華,他的命運就真能得到改變嗎?
從18歲到33歲,唐某某把14年時間一直用于高考復讀,做重復的刷題與高考應試,即便考上了清華,并不意味著他的能力與素質就得到大幅提升。即便他完成了清華學業,但如果沒有核心競爭能力,未來的職業與事業發展也很難說。因此,對于唐某某“不考上名校誓不罷休”的追求,輿論應該明確說“不”。
一些網友為唐某某復讀13年加油,可能會讓他對自己的追求產生誤判。不得不說,我國社會對高考復讀的心態是復雜的,有不少人認為高考復讀是浪費資源,刺激教育內卷,尤其是反復復讀,加劇了高考競爭。甚至有人建議限制高考復讀,把考上大學被大學錄取而放棄報到,視為不誠信,限制來年報考。也有人認為,高考復讀是個體的權利,為上更好的大學而努力復讀的精神值得肯定。所以,對于唐某某為上清華14次復讀不乏加油之聲。
選擇高考復讀以及被大學錄取而放棄報到,都是考生的權利,不宜簡單予以限制或干涉。考生被高校錄取后放棄報到,嚴格說來也不是不誠信,而是考生行使選擇權。因此,無論唐某某復讀多少次以及他多次被大學錄取但放棄報到,都是他作為個體的權利。但是,從個體的成長、成才看,不能任性地使用這種權利,對待高考升學、未來的職業與事業發展,應該有理性的認識,不能盲目地認為考上北大清華,未來人生就必然會是一片坦途。
當前,對于高考升學與大學學業發展,我國社會還存在重大學錄取、輕大學學業發展的問題,甚至認為只要被名校錄取就“功成名就”。一些地方把清北率(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指標,對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給予重獎。在此背景下,一名考生要是考上北大清華,就會被認為獲得人生的成功,是人生贏家,前途無量。
這種成才觀是落后于時代發展的。202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9.6%,今年,我國高考人數1291萬,高考平均錄取率達到90%。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不能再有名校身份情結,把考進名校視為成才、成功。對待升學與學業發展,要從重錄取到重培養,重點關注進大學后能學到什么,能否提升自己的能力,今后有怎樣的職業和事業理想。
具體到唐某某身上,在他的眼里,考清華看似是一個具體而明確的目標,實質上卻是比較虛幻的概念。為什么考清華,進清華學什么專業,今后想從事什么職業,等等,這些問題才是唐某某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每個考生都應該以能力提升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只關注學歷提升而不考慮自己的能力提升,盲目追逐名校,結果可能是一地雞毛。必須擯棄為考名校多次復讀的陳舊價值觀,更不能把為圓名校夢反復復讀的考生打造為“勵志榜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