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3 05:39: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中國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交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東風著陸場靜候神十五航天員天外歸來
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昨日(2日)進行交接儀式。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于明日乘坐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東風著陸場。著陸場及各參試系統已做好迎接航天員回家的各項準備。在軌期間,神十五乘組圓滿完成4次出艙活動任務,成為目前執行出艙任務次數最多的乘組。此外,他們還開展了多次載荷出艙任務以及多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獲取了寶貴的實驗數據。
記者昨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團隊了解到,根據最新的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飛船返回時段著陸場區域為多云天氣,地面風力3-4級,氣象條件滿足返回要求,東風著陸場“東風”俱備,靜候神十五航天員天外歸來。
航天員如何穿越“黑障”?
在神十五乘組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當飛船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會進入“黑障”區,此時由于高溫摩擦,整個返回艙的表面會形成一個等離子體,這段時間會和地面失去聯系。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所屬某活動測控分隊,連續多天來都在馬不停蹄地跟蹤測控,確保神十五航天員返回途中安全穿越“黑障”。
代號“黃河”的活動測控分隊,長年駐扎在距離東風著陸場1600多公里的新疆和田,本次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他們作為返回測控任務中的關鍵節點,負責對返回艙進行跟蹤測量及應急遙控發令工作。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某活動站測控技師齊金石介紹:“我們設備主要負責載人飛船進入‘黑障’前的最后一段測控任務,在飛船進入‘黑障’后,地面會丟失返回艙的信號,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通過天線數引重捕等手段盡快建立飛船與地面的天地雙向話音通道,確保飛船安全著陸。在平時我們也會通過反復訓練重捕目標的操作流程,做到更快、更準、更穩。”
早在1999年,這支車輪上的隊伍就因神舟一號任務與載人航天工程結下不解之緣,從此,他們成為保障神舟飛船安全返回的關鍵一站。24年來,他們圓滿完成了所有載人飛船返回測控任務。當前,隨著空間站轉入常態在軌運行,他們在這里的堅守也成為一種常態。
神十五完成哪些工作?
神十五乘組在軌工作生活半年,即將返回地球家園。這六個月他們都完成了哪些工作?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了神十五乘組的任務完成情況。
黃偉芬表示:“神十五乘組即將返回,圓滿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務,充分展示了訓練有素的航天員的能力,目前他們的狀態也非常好。”
黃偉芬介紹,神舟十五號乘組在軌期間圓滿完成了4次出艙活動任務,還開展了多次載荷出艙任務,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28項航天醫學實驗,以及38項空間科學實(試)驗,涵蓋了生命生態、材料科學、流體力學等,獲取了寶貴的實驗數據。
黃偉芬表示:“同時我們也對艙內的各類數據進行了收集整理,有的是過程中就實時下行了,有的是通過航天員帶回地面,這一類數據為未來航天員的各類作業設計和艙內各類設備的改進,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除了大量的實驗數據,神舟十五號乘組還為后續的載人飛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黃偉芬介紹:“對空間站組合體長期運行維護管理、物資管理、站務管理、各類設備維護維修等各方面,收獲了經驗,為我們未來再進行載人飛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基礎。我們的出艙活動的程序的設計、協同的模式、協同程序、各類預案、乘組出艙活動手冊等,這些基本上可以固化了。”
作為“圓夢乘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不僅圓了自己的飛天夢想,也為祖國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圓夢”答卷。
這次乘組返回地球帶點兒啥?
神舟十五號乘組的三名航天員即將返回地球,同時,他們將帶回乘組在軌期間完成的一些實驗項目所回收的材料,供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將有更多的科學實驗在我們的國家太空實驗室開展,將有更多的實驗材料隨神舟飛船返回地面。未來,神舟飛船將進一步通過優化結構、升級設備等方式,來提高返回艙的“帶貨”能力。
神舟飛船除了運送航天員以外,還是天地之間的“帶貨”工具。貨運飛船只能“帶貨”上去,卻不能“帶貨”回來,而神舟飛船可以實現天地往返,但是由于神舟飛船最后只有返回艙能夠返回地球,“帶貨”能力有限,研制團隊計劃后續優化飛船的功能性,拓展飛船的“帶貨”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高旭介紹:“目前我們載人飛船具備上行300公斤、下行50公斤這樣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天花板達到了沒有?其實還是有潛力的。后續如果說能夠將空間布局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能夠騰出更多的空間用于裝載這個上下行的載荷,那么上下行的能力還是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神舟飛船返回艙內空間比較狹小,還要留出航天員活動的空間,因此,能通過神舟飛船從空間站帶回的貨物都非常寶貴。高旭表示,未來神舟飛船計劃通過結構優化、設備升級等方式提高返回艙的“帶貨”能力。
高旭介紹:“核心就是讓我們能夠裝載下行載荷的空間進一步變大。可以從布局優化、設備升級換代、小型化等方面去做進一步的工作。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提高返回艙的下行能力,那么對于整個空間站工程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東風著陸場準備如何?
東風著陸場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時值初夏,冷空氣較為活躍,飛船返回艙開傘到落地,風向風速是影響其落點精度的重要氣象要素。據了解,飛船返回最低氣象條件要求高空風最大風速不大于70米/秒,地面平均風速不大于15米/秒。
“我們正在進行神舟十五號返回當日的專項天氣預報考核訓練,這已經是近一個月以來的第四次考核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工程師陳鋒介紹說,為圓滿保障神舟十五號安全返回,東風著陸場氣象團隊從多年歷史資料中挑出了6月份復雜天氣樣本多例隨機進行考核,會商次數也從每天一次提高到了每天兩三次,以提高對當月復雜天氣樣本的熟悉程度和預報能力。
前期,氣象預報團隊研發了高空風分層預報系統,并對預報效果進行檢驗,為飛船落點預報提供專業精準精細的高空風預報。氣象裝備保障的科技人員則對天氣雷達、數據接收處理等重要裝備開展技術狀態檢查,確保每一次接收數據無誤、每一次巡檢全面到位。
“根據最新的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飛船返回時段著陸場區域為多云天氣,地面風力3-4級,氣象條件滿足返回要求。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迎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凱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副主任康林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