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峽文物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公布

2023-05-27 07:34:16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建設三峽地區文物資源數據庫、實施重大考古和研究項目、實施三峽文物系統保護……近日,國家文物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三峽文物保護利用專項規劃》,明確到2035年,三峽地區文物可持續保護利用機制建成,文物保護利用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根據規劃,未來我國將強化三峽文物資源管理和文物安全,在三峽工程文物保護和三峽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專題調查的基礎上,厘清三峽地區文物數量、類型、分布、特征及保護利用狀況,建設三峽地區文物資源數據庫;及時組織開展價值評估,依法認定、公布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將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定級提級保護。同時,建立文物安全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對文物安全生產重大隱患進行整治和督導檢查,加大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的安防設施建設。

三峽地區的考古水平也將得以提升。我國將推進川渝地區文明化進程、石窟寺考古研究等“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培育宋元山城考古、鹽業考古、土司遺址考古等項目;落實“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對于可能存在文物遺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原則上不予收儲入庫或出讓;完成雙堰塘遺址、巫山古城遺址等44部考古報告出版工作。

為了讓三峽文物活起來,規劃明確,要依托三峽文物價值研究凝練三峽文物展示主題和展示線路,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全過程,打造高質量研學游產品和三峽文物考古研學游品牌。鼓勵將鄉村文物建筑辟為參觀游覽場所或鄉村博物館(展示館)、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文化禮堂、文化館、村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依托三峽地區文物資源培育旅游產品和旅游品牌,打造文物游徑、文化線路和展示標識體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