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亭里可以感受到公共服務的溫度_當前訊息

2023-05-23 13:53:31

來源:工人日報


(相關資料圖)

據近日央視報道,一段時間以來,上海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場所的少量公用電話亭為游客市民提供限時免費撥打服務。目前,這一服務擴展至全市近3000臺公用電話機上,為用戶提供3分鐘市內或國內免費通話。

街頭電話亭曾是各城市的標配,隨著手機普及,不少公用電話亭逐漸失去了實際作用,漸漸退出人們的視野。此番上海對公用電話亭進行數字化升級,令其實用性與時俱進“迭代升級”,令人欣慰。據悉,這些公共電話亭不僅提供3分鐘免費通話服務,還融合了一鍵叫車、免費充電等多種便民服務。

這些被改造后的公共電話亭,既點綴了街頭風景,也為城市增添了溫度。正如一些游客的體驗:“剛下火車,手機沒電了,想跟家人打個電話,這種免費電話挺方便”——幫有需要的人解燃眉之急、滿足公眾“不時之需”,讓城市公共服務充滿“人情味”。

當前,城市更新行動正在不少地方深入開展。回應公眾訴求、順應時代發展是城市更新的基本路徑。在今年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上,住建部部長表示:“城市更新不僅要改造老的、舊的,補短板,還要有創新思維,用科技賦能城市更新。”從這個角度上說,上海對公共電話亭進行數字化升級,也是推進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舉措之一。類似城市更新、基層治理的“小切口”,撬動公共服務“大提升”,這種探索值得點贊。

時下,不少城市都在積極推進公共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比如,北京在天壇公園、友誼醫院、北京南站、三里屯等處開展公共電話亭“數字化、景觀化、復合化”試點建設,具備信息導覽、手機充電、5G微基站等功能。讓公共服務更貼心、更周到,折射了城市治理更趨精細化、人性化,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為民情懷。

當然,每個城市的發展狀況不同,面臨的問題各異,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改什么”“怎么升級”需要因地制宜,但回應民聲、惠民利民的方向是一致的。為此,首先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用更多有創意的點子優化規劃設計;其次,要發揚繡花精神,多替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著想,積極查缺補漏。此外,還需加強、完善對相關設施的維護保養等,防止其“中看不中用”。

城市的溫度藏在細節里。期待各地能夠從細節做起,持續完善城市“硬件”建設和布局、優化“軟件”管理,讓“公用電話免費3分鐘”之類的佳話再多一些,讓城市越來越美麗宜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