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近百年的“西山怪獸” 何以“重回”國家植物園_今日熱文

2022-12-30 05:49:28

來源:新京報

中華斑羚重現國家植物園,背后是北京的生態環境在持續改善。


(資料圖)

時隔近百年,曾被認為是“西山之怪獸”的野生中華斑羚,再次出現在國家植物園。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國家植物園(北園)芍藥園區域出現了一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斑羚。這是北京目前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而這次也是距離市區最近的觀測記錄。

“消失”的斑羚回來了

歷史上,中華斑羚曾一度“消失”在北京西北部的崇山峻嶺中。

過去,北京林木被大量砍伐,動物棲息地不斷喪失,生存空間日益縮減,再加上過度捕獵等原因,中華斑羚種群數量曾急劇下降。

2010年,以科學保護中國野生貓科動物為目的的公益環保組織“貓盟”,為了調查華北豹潛在獵物的數量,在曾經可以遇到斑羚的山區安裝了紅外相機,卻一無所獲。當時他們覺得中華斑羚在北京“實在是太稀罕了”。

但是,近年來,隨著北京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環境逐漸恢復,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區的斑羚記錄逐漸多了起來。2021年,十三陵鎮萬娘墳村的后山記錄到了中華斑羚,鷲峰、妙峰山一帶也有了目擊記錄。

今年5月28日,京煤集團總醫院南側外巷子里,還出現了一只受傷的斑羚,被消防救援人員送到了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這幾年,斑羚正在慢慢進入我們的視野,但最近記錄的點位仍在六環以外。

四年前,我在搜尋植物園老資料時,無意間發現了1926年的《圖畫時報》上,專門為“西山之怪獸”拍攝了一張照片。那個年代,能有相機已經不易,而專門為其拍攝,更是絕無僅有。圖片經多位專家的辨識,確定為中華斑羚幼體,但是被鐵鏈束縛,身體羸弱,豢養在退谷(現為櫻桃溝的一部分)之中。

誰也沒想到,今年小雪節氣前,由國家植物園(北園)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設置的紅外相機再次記錄了中華斑羚,自由自在的、沒有鐵鏈的、成年健碩的中華斑羚!

照片被公布的那一刻,實在令人感慨萬千。百年間,北京生態環境巨變,消失的生靈又回到了它們曾經的“家”。目前,紅外相機只架設了月余,現在鏡頭“捕捉”到的中華斑羚只有一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會有更多的精彩畫面呈現。

北京不斷有物種發現

今年4月18日,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園內有淺山、林地,還有溝谷、溪流、河灘、人工湖泊等多種環境類型。這些豐富的植物多樣性,也為動物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另外,植物園后山林和西山林場之間,沒有進行封閉的硬質阻隔,也是出于對野生動物保護的考量。

櫻桃溝常年的流水,是野生哺乳動物重要的水源,下山喝水覓食、山上休息繁殖是它們的日常。如此設計,方便了野生動物的行動。目前,櫻桃溝的紅外相機已經記錄了貉、花面貍、野豬、亞洲狗獾等多種哺乳動物。

不管是“消失”了近百年的中華斑羚再度現身國家植物園,還是其他物種的生存與發現,都可以說,國家植物園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在持續增多。而這,其實也是北京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縮影。

一方面,一代又一代植物園人和研究學者從摸清家底做起,一鳥一獸、一蟲一魚地進行生物多樣性工作,為后續深入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北京不斷變好的生態,給動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各種條件和擴散廊道。而植物園本身植物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高,野生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沒有受到外界的過多打擾。

我們有理由相信,“回家”的中華斑羚只是“冰山一角”,未來的北京生態將會持續改變。

□周達康(國家植物園(北園)正高級工程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