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0 20:44:57
來源:中國江蘇網
(資料圖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指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的基調更加明確,進的要求更加積極,傳遞的信息十分豐富。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越是在形勢復雜之時、關鍵節點,越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是我們黨駕馭經濟工作成功實踐反復證明的一條重要經驗。
越是逆風飛翔,越能展現韌性;越是逆水行舟,越能彰顯活力。從“半年報”來看,中國經濟格局更加鞏固,前進的動能更加充實、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盡管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挑戰明顯增多,但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戰勝困難挑戰,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筑牢內功“基石”,中國經濟底氣十足。今年以來,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也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影響加大。我們頂住壓力,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爬坡過坎、主動作為,整體上穩定住了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6.2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9.48億噸,同比增長2.8%。以上數據表明,在經濟發展賽道上,我國有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強大的內需潛力,始終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不斷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提供了支撐,構筑起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底氣。
釋放外貿“引力”,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外貿是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之一。今年以來,我國通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外資全流程服務、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等舉措使外資對中國投資環境的信心不斷提升,使得我國吸引外資的“磁力”不減。據了解,今年前5個月,我國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實到外資476.8億美元,同比增長0.3%;從行業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7%;從來源地看,韓國、美國、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52.8%、27.1%、21.4%。在世界經濟嚴峻復雜的背景之下,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穩步上升,中國把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統籌起來,既能在經濟全球化中發展自己,又能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凸顯了中國經濟對世界企業的巨大吸引力和澎湃活力。
深耕市場“沃土”,中國經濟未來可期??v觀國際國內環境,挑戰中蘊含機遇,壓力下孕育動力,我國市場空間大、成長快,積累的物質基礎和人才資源雄厚,綜合比較優勢仍然明顯,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有利條件較多。比如,從數字經濟看,跨境電商、在線直播等新業態有力促進了貨物貿易發展,網上“買全球”與“賣全球”走進“地球村”的角角落落;從消費看,支撐消費的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有利于居民收入增加,加上諸多促消費政策的緊密出臺,能有力推動消費保持復蘇增長。這些都啟示我們,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相信,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扎實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愈加行穩致遠。
懷揣信心,篤定前行。新征程上,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面對世界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多重挑戰,下半年,我們要始終堅持“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只要我們更好把握戰略性有利條件,科學分析形勢、把握發展大勢,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前行,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陳松)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