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15:44:42
來源:中新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披荊斬棘”的冷空氣持續發威,自北向南“席卷”中國大部地區,山東亦遭遇“斷崖式”降溫。11月29日,山東多地氣溫猶如“過山車”,在大風和降水雙重暴擊中開啟“速凍模式”。
28日,山東多地最高氣溫還在10℃以上。29日,隨著兇猛寒潮裹挾大風強勢入侵,山東多地氣溫出現“高臺跳水”,16個城市氣溫均降到零下,最低氣溫出現在德州,為零下12℃。山東省氣象臺接連發布大風黃色預警、寒潮橙色預警以及海上大風橙色預警等信號。
當天,山東濟南室外溫度已跌至“冰點”。記者在街頭看到出行民眾紛紛裹緊御寒裝備,帽子、手套“全副武裝”。社交平臺上,火鍋、奶茶等成為熱詞。
“感受到氣溫驟降,我立即下單了羽絨服、圍巾、帽子等保暖衣物。”濟南“00后”市民許一涵邊瀏覽著購物平臺邊對記者笑言,她已計劃好了入冬“四件套”,“火鍋、奶茶、烤紅薯、泡溫泉是我冬天必備的消費‘單品’。”
隨著寒潮來襲,氣溫下降,從薄衣到棉服、冷飲到熱飲,民眾在消費傾向上的轉變,推動山東“暖經濟”迅速升溫。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余味尚存,“冬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為飲品店的商家敲開了“暖經濟”的大門。經營飲品店的商家,隨著氣溫的變化開始推出應季熱飲。姜汁枸杞、板栗等自帶冬日氛圍的佐料成為冬季必備元素。“這些使人感受到溫暖的飲品,成為消費者在寒冷空氣里的‘慰藉’,頗受民眾喜愛。”濟南“90后”飲品店店主張雯雯說。
“誰能把握女生‘既要溫度又要風度’的痛點,誰就能解開銷量密碼。”在網上開了4年女裝店的濟南市民劉麗娜告訴記者,近期,“光腿神器”和可拆卸、方便自由搭配的“內搭單品”很受消費者青睞。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表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個人消費能力影響民眾的消費。隨著天氣逐漸變冷,民眾消費觀念不斷升級,眾多商家緊跟民眾消費需求,抓住“冷”商機,將“暖”產品帶入民眾生活,也讓“冷季消費產品”在冬日里持續升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