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 05:44:2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今年清明祭掃工作疊加疫情高發時期,對此,民政部指導各地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保障,提升殯葬服務水平,倡導文明低碳祭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明節祭掃工作。各地既要嚴格落實分區分級疫情防控措施,避免發生聚集性疫情,又要采取預約現場祭掃、網絡祭掃、代客祭掃、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滿足群眾正常祭掃需求。3月21日,民政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清明祭掃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再強調,要求各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文明祭掃的服務和保障,摸排安全風險隱患,確保實現健康祭掃、安全祭掃、文明祭掃。
落實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
當前,國內多地發生聚集性疫情,波及地市范圍持續增大。為堅決守住疫情不出現規模性反彈的底線,各地結合當地實際,不斷提升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水平,紛紛采取召開新聞發布會、發送提醒短信等方式公布祭掃工作政策安排,引導群眾安全文明有序祭掃。上海、黑龍江、遼寧、廣東等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群眾清明祭掃工作,將其納入疫情防控和社會穩定工作大局。北京等地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單位合作,用手機短信形式溫馨提示清明祭掃預約、出行防護等政策措施。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聯合發出長三角地區安全祭掃倡議,倡導采用線上祭掃服務,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
具體來說,各地落實好分區分級精準疫情防控措施,守住疫情不出現規模性反彈的底線。民政部要求,各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明節祭掃工作,既要避免發生聚集性疫情和規模性反彈,又要滿足群眾清明節祭掃需求,確保殯葬服務機構和服務對象雙安全。對中高風險地區暫緩開放殯葬服務機構祭掃服務,暫停集中祭掃、骨灰撒海、守靈告別等集體性活動,以防發生聚集性感染,但要想方設法開辟網上祭掃、代客祭掃等渠道,滿足群眾假日期間的祭掃需求。對低風險地區或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預約分流、分時段祭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法,滿足群眾正常的祭掃需求。其次,大力推廣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通過開通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為群眾提供線上祭掃服務,減少現場祭掃人員聚集,確保群眾文明祭掃。
持續推進文明低碳祭掃方式
近年來,各地民政部門大力倡導文明祭奠、低碳祭掃,鼓勵群眾采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朗誦等方式緬懷故人,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推廣并引導群眾參與社區公祭、集體共祭、網絡祭掃等現代追思活動,帶頭祭掃先烈,帶領群眾逐步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以精神傳承為主上來。許多殯葬服務機構還推出鮮花換紙錢、免費贈送黃絲帶、代客祭掃等惠民措施,倡導“無煙祭掃”。同時,網絡祭掃因便捷程度和疫情管控而愈益成為公眾祭掃新選擇。
此外,各地充分利用清明節集中祭掃的契機,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創新祭掃服務載體,大力推廣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引導并帶動群眾自覺參與。將清明節祭掃與弘揚優良家教家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結合起來,積極推動喪葬禮俗改革,助力鄉村振興和社會文明進步。
創新和細化便民惠民利民舉措
各地從方便群眾祭掃出發,適當增設服務窗口、延長服務時間、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手段,努力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溫馨的殯葬服務,不斷提高公眾滿意度。同時,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特別是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各地殯葬服務機構保留電話預約、線下服務等傳統模式,設立綠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體祭掃需求。各地普遍實施面向城鄉困難群眾減免或補貼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的惠民殯葬政策。已有9個省份將惠民范圍擴大到轄區居民,一些地方將惠民項目延伸到生態安葬環節,減輕了群眾喪葬負擔。
近年來,各地在移風易俗工作方面主要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強殯葬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滿足城鄉居民殯葬需求,為推動移風易俗提供保障。二是推動黨員干部帶頭文明治喪、簡辦喪事。三是積極指導推動地方把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等殯葬規范納入村規民約、村民自治章程,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村(居)委會、紅白理事會、老年人協會等基層群眾組織作用,培育和推廣文明節儉的殯葬新風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