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手術”二十年不變的信念,一切為了患者

2023-06-05 09:31:00

來源:今報在線

“孫氏手術”開創至今已整整二十年。光陰洗練,歲月凝輝,“孫氏手術”愈發光彩,照亮生命之路。

挑戰: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

春末夏初之際,“孫氏手術”二十周年全國巡講第三站在成都舉行,上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心臟大血管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學術盛宴。

會上,上海德達醫院大血管外科彭昊醫生在“伴隨冠脈受累的急性主動脈夾層外科處理與預后分析”的主題分享中指出,當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向主動脈根部撕裂,累及冠狀動脈時,病情將變得更為危重。再加之,夾層撕裂導致心肌表面普遍形成顯著的血腫,冠脈的辨識非常困難。冠脈開口乃至冠脈全程組織水腫、變脆,冠脈的游離、切開和吻合均極為困難。正因如此,伴隨冠脈受累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成為心外科醫生面臨的巨大挑戰。

上海德達醫院在處理該類臨床情況時,采用了一套改進的評估系統——以破口為導向的冠脈受累分型,并制定了相對較為簡化的治療策略,以術中觀察夾層是否撕裂至冠脈作為冠脈受累的判斷標準,便于后續開展合理的處置與治療。

對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的救治方法不斷探索,僅僅是追求創新與醫者仁心的一個側面,回溯二十年“孫氏手術”的歷史,則更像是一副波瀾壯闊的生命史詩,訴說著孫立忠教授一切為了患者的執著信念。

信念:一切為了患者

1983年,孫立忠從醫學院畢業,成為了北京阜外醫院心外科的一名醫生,他懷揣著救死扶傷的崇高理想,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激情和抱負。

當時大家把主動脈外科形容成叫“苦戰、夜戰、死戰”,醫生披星戴月,患者血流成河,家屬人財兩空。

1994年,在土耳其進修的孫立忠,發現當地的醫務人員在做主動脈手術時,使用右腋動脈插管技術進行腦灌注來保護神經系統,在看到突出的效果后,他回國后立即將這一技術引入國內,從此可以做急性主動脈夾層的手術了,有了前期的全弓替換的基礎,也有了普通的象鼻手術的基礎。2003年,愛琢磨的孫立忠教授借鑒介入治療理念,研發了支架人工血管和輸送裝置,開創了主動脈弓替換加支架象鼻手術,從此“孫氏手術”誕生了。

時光飛逝,轉眼已至2023年,“孫氏手術”開創至今已整整二十年。光陰洗練,歲月凝輝,“孫氏手術”愈發光彩,照亮生命之路。

不可否認,這是和“死神”作對的方式,也是和命運較量的手段,“孫氏手術”的二十年,是被千千萬萬生命色彩描繪的絢爛長卷,也是被許許多多勃勃心跳傳唱的首首贊歌。而它的發明者——孫立忠教授,沒有因這些榮譽放慢腳步,仍在以孜孜不倦地探索詮釋著對于生而為醫的初心,并影響著像彭昊一樣的 “大血管人”。

預告:孫氏手術20周年巡講第四站,關于成就

過往的成就并不是終點。孫立忠教授指出,雖然我國在大血管疾病防控、治療、科研和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面臨著不少的挑戰。唯有繼續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繼續前行,方能走出大血管疾病的困局,為世界的主動脈外科做出 “中國貢獻”。

下一站,太原站見!

6391685621893703.jpg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