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打通全產業鏈,恒力石化字典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2-11-03 11:34:41

來源:壹點網

近日,大化工龍頭恒力石化(600346.SH)的全資子公司江蘇德力化纖有限公司率先在國內實現了“熔體直紡5-8D/6f高均勻性超柔軟聚酯纖維”規模化生產。該纖維總線密度國內最細,江蘇省省級新產品鑒定認為其“整體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據了解,超細纖維可用于電子信息產業,例如手機線路板、電波屏蔽基材等,屬于高端化纖新材料。恒力石化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能夠量產規格7D及以下FDY產品的公司,公司已經研發成功并實現批量生產的超細纖維被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等高端領域。

超細纖維只是恒力石化瞄準民族工業的薄弱點,逐個擊破“卡脖子”瓶頸的一個環節。恒力石化的母公司恒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就曾表示,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恒力集團實現闊步前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階段,公司成功打通了“從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產業鏈,實現了從“行業追隨者”到“行業領先者”的轉變。

“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和產業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在陳建華看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就要做精做優產業鏈,延長延伸價值鏈,加快學習型、創新型、科技型國際一流企業的建設步伐。“恒力的產業鏈簡單,定位清晰,做自己懂的行業,發展自己熟悉的產業,堅持在專業領域做強、做大、做精。想要不被卡脖子,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和產業鏈。”陳建華表示。

恒力集團28年的創業史,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實現全產業鏈升級跨越的一個縮影。

作為恒力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平臺,恒力石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將著力點放在了打通上游業務環節與原料供給瓶頸上。

公開資料顯示,從2021年開始,恒力石化就圍繞“更細”的目標開展研發,解決了超細纖維生產中組件出絲不均、紡絲張力波動差異大、牽伸斷絲等技術難題,研發出更細的熔體直紡5-8D/6f高均勻性超柔軟聚酯纖維,實現了超細纖維的制備技術升級與產品迭代,為國家先進功能纖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自主創新力量。

目前,恒力石化在超細纖維領域具有領先地位,是國內較少幾家能夠量產規格7D及以下FDY(全拉伸絲)產品的企業之一。

據介紹,超細纖維只是恒力石化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其中的一個環節。恒力石化主營業務囊括煉化、石化以及聚酯新材料全產業鏈上、中、下游業務領域涉及的PX、醋酸、PTA、乙二醇、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的生產、研發和銷售。是行業內首家實現“原油-芳烴、烯烴-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產業鏈一體化化工新材料的上市公司。

作為國內平臺型化工新材料龍頭企業,恒力石化從聚酯纖維行業起步,逐個解決“卡脖子”的行業瓶頸,持續發展差異化纖維、功能性薄膜、高端綠色塑料、新能源新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產業;同時向上游石化、煉化、煤化一體化平臺邁進,擁有“大化工平臺”和“新材料延伸”兼具的體系化產業格局。

當一條產業鏈足夠長時,不僅可將中間環節的產品單獨銷售,還能起到抵御風險的作用,成本更低,生產也更加可控。恒力石化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不僅技術領先,裝置規模全球最大,年增產高附加值化工品同樣達到百萬噸級別,其生產的PX、乙二醇,與PTA、聚酯工廠生產加工無縫銜接,一舉打破PX被國外壟斷的國際定價權,使每噸價格下降300美元,解決了被“卡脖子”的尷尬。

“什么時代做什么事”

“什么時代做什么事。”這是恒力集團官網上的一句話,也是恒力石化得以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關鍵所在。縱觀恒力石化的發展史,幾次跨越式發展都得益于踩準了時代的風口。

在恒力集團龐大的業務版圖中,恒力石化負責采購原油,生產用于自身PTA工廠所需PX等原料,產出的紡織重要原材料PTA,部分供聚酯廠自用,其余賣給下游化纖領域客戶,而各類聚酯產品也可賣給其他下游廠商,其中民用滌綸長絲賣給織造廠,工業絲賣給建材企業、汽車零部件廠……

2012年,恒力集團長興島產業園一期PTA項目投產,并在2015年國家一系列放開政策出臺時,啟動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打造出一個縱跨化纖上下游產業鏈的產業版圖。

2016年,恒力登陸A股,此后將大型石油煉化項目和PTA業務注入上市公司,恒力石化就此誕生。

此后,恒力石化在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園區之一的大連長興島石化產業園區集中布局并高效建設完成了全球標桿級的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500萬噸/年現代煤化工裝置、150萬噸/年全球單體最大乙烯項目和5套行業單體最大合計1160萬噸/年的PTA裝置四大產能集群,成功打通了上游的“卡脖子”業務環節與原料供給瓶頸。

恒力石化在2021年報中透露,公司對恒力煉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運營主體)和恒力化工(負責150萬噸/年乙烯、18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運營)等均為100%全資持股,確保煉化、乙烯業務的盈利和重要化工原材料的產出,全部歸全體股東所有,確保公司的盈利能力中樞與對上游“大化工”發展平臺的掌控能力。

業內有一個說法——“沒有化工就沒有工業”,衣食住行各個維度其根本都是依賴化工提供的原材料和輔助品,正是化工的發展,人類社會才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質生活的豐富。

然而,中國的化工產業也面臨著粗放式發展、同質化嚴重、結構性過剩等問題,進而造成污染的負面效應溢出。在后工業時代,工業經濟基礎變量發生質變——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理念等因素“攔腰斬斷”傳統發展路徑,化工產業自身發展也面臨劃時代調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這一次,恒力石化再次踩準了時代的風口。近兩年來,公司投資的很多項目都與綠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等有關。基于恒力石化自身“大化工”平臺的賦能與多年經驗的積累,在高端樹脂、鋰電、光伏等具有高潛力的領域布局,欲通過在新材料產業鏈上的發力,打造出新的業績增長曲線。

2021年,恒力石化新投資300億元啟動建設包括年產80萬噸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項目,45萬噸PBS類生物降解塑料項目,150萬噸/年綠色多功能紡織新材料項目,30萬噸己二酸化工新材料配套項目和16億平鋰電膈膜項目。

2022年,恒力石化再度增加投資建設包括年產160萬噸高性能樹脂及新材料項目和260萬噸高性能聚酯工程、60萬噸BDO項目、10萬噸丁二酸項目等項目。同時,公司二期鋰電隔膜項目等重大項目,也正加快規劃論證與審批進度。

對此,有券商研報分析,恒力石化上述大體量在建項目投產后,公司將新增百億以上利潤,凸顯業績高成長性,加速成為世界一流的平臺型化工新材料研發與制造領軍企業。

(呂江濤)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