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豆腐》至真至美 世界快資訊

2022-12-22 06:37:32

來源:北京日報

2014年華文好書《肥肉》出版之后,“世界最美的書”得主朱贏椿近日給讀者呈上“第二道菜”——《豆腐》。朱贏椿將他對世界、對人生、對書籍的理解,都滲透在這塊《豆腐》中。令人關注的是,這本書剛剛斬獲中國2022年度“最美的書”。

談新書

高度仿真盡情呈現豆腐文化


(資料圖)

擺在面前的《豆腐》透著真實生活中豆腐的煙火氣,更有一股溫文爾雅的書卷氣,該書主編朱贏椿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說:“這是一本概念書。”

《豆腐》的外觀就是一“塊”實實在在的鹵水豆腐,封面采用浮雕起鼓工藝,模擬豆腐表面紋理,高度仿真。翻開來,滑潤、輕薄、透亮的紙張讓讀者一下子會聯想到嫩滑的豆腐質感。朱贏椿揭秘,為了做這本書,他從市場特意買來豆腐,仔細觀察,最后做出來的書和豆腐一個尺寸。制作豆腐要用紗布壓制,在豆腐上留下紗布紋理,朱贏椿在封面設計過程中,則采用了凹凸工藝?!拔覀冑I來紗布,將其掃描下來,再把凹凸的板子做出來,在印制的時候,把紋路印在紙上,就變成了紗布紋理,摸起來就像是豆腐的樣子?!?/p>

豆腐厚厚的,書也和它一樣厚。全書有1000多頁,收錄古往今來與豆腐有關的古詩詞、小品文、民間故事、戲曲童謠,200多位知名作家、詩歌愛好者共同書寫豆腐故事,并特別專訪當代豆腐匠人,講述豆腐制作的工藝。書中既有名家水墨畫、珍貴老照片、書法作品等,也有視覺創(chuàng)意十足的俗語和燈謎。從風味到形態(tài),從美食到文化,豆腐文化被盡情呈現。

朱贏椿說,《豆腐》歷時8年完成,征集了數百封稿件,邀請了各界知名人士傾心參與創(chuàng)作,“《豆腐》是一天一天,一步一步,一篇一篇累積出來的?!?/p>

談創(chuàng)作秘密

在邊邊角角的雜書中尋找靈動

“有人喜歡仰著頭,我更喜歡低下頭?!敝熠A椿從小就喜歡微小的東西,他喜歡低頭觀察植物、蟲子,那些渺小的事物對他而言具有特別的美感。

和很多人不同,朱贏椿收了大量別人不會注意到的邊邊角角的書,他喜歡名氣并不大、文壇影響力也沒那么大的作者的書。他發(fā)現這些書多多少少都會有觸動他的元素,那些“不經意間”的打動讓他著迷。他還收藏民間流傳的牙科、眼科類中醫(yī)用書,還有新中國成立初期油印機印出來的、蠟紙刻出來的那些書。即便到國外,他也會收些稀奇古怪的書。

朱贏椿和這些邊邊角角的書相處,就像是探險、尋寶一樣樂趣無限?!皼]有被著名古詩詞大全收集過的詩詞,我常常覺得特別好看,因為總有兩三句特別觸動我?!敝熠A椿說,他從沒指望成為引經據典、滿腹詩書的人,他恰恰想找到的是心里想要的那種靈動,而他所擁有的眾多雜書一次次給他帶來驚喜。

“每個人不一定都有使命去做驚天動地的事情,何況我也沒有什么過人的智慧,我享受那種平常的東西給我?guī)淼母惺??!敝熠A椿坦言,如果能從平常事物中尋找到“特別”,加以靜心感受、體驗,其實很有意思。

談書籍設計

設計師該注重那些看不見的設計

朱贏椿從事圖書設計30載,迄今為止,至少為2000本書做過嫁衣,他設計或策劃的圖書曾多次獲得國內外設計大獎,并數次獲“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

和不同類型的書籍打交道幾十年,朱贏椿自有相處之道:要下功夫去分析文本,才能找到表達的方向。在他看來,書的設計要分題材。小說的設計就像和作者聊天,要找到小說的精髓,從中尋找到設計語言。散文、隨筆是一個寫作者內心世界的流露,設計的呈現就要帶有作者的氣息,像本人的樣子。此外,有的書就是以文字為主的大眾讀物,那么它的設計就要平實一些,不要用設計來冒險,讓大眾誤解?!氨热?,不能將一本非常經典的學術書做得很實驗,那就冒犯了作者和讀者?!?/p>

朱贏椿曾任“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放眼國內書籍設計,他認為,中國的書籍設計在國際上已有一定的地位,中國年輕書籍設計師如今可以非常通暢地看到國外同行書籍設計作品,這對他們幫助非常大。“但我個人的觀點是,國內書籍設計走得有點快了,可以稍微慢一點?!痹谒磥恚聡鴪D書設計特別注重讀者的感官,設計出來的書是溫文爾雅的樣子,“獲獎的德國圖書更多關注看不見的設計,比如字體、字號的使用,行距、字距的講究,以及紙張翻閱的舒適度、柔軟度,墨色對人的影響等。”他特別建議,國內的書籍設計也應該注重這些看不見的設計。

關鍵詞: 溫文爾雅 在他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