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07:53:30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古典文學名家葉嘉瑩先生首次以納蘭性德族裔身份親自讀誦、作序、作詞、審定的《葉嘉瑩讀誦納蘭詞全集》近日正式發售。
本書是葉嘉瑩在人生即將步入百歲之際攜讀誦傳承人劉子菲,獻給古詩詞愛好者的一部音、視頻雙版本寶藏級聲律啟蒙及權威精注文學讀物。全書按詞牌格律梳理全本納蘭詞,涵蓋348首納蘭詞3000余條詳盡注釋,101個詞牌解析,首次將納蘭詞進行千余個入聲字標注,并獨家配有長達10小時正統讀誦音視頻。
葉嘉瑩和納蘭性德同根同源。對中國古詩詞來說,葉嘉瑩和納蘭性德是兩位名副其實的殿堂級人物。同一血脈的延續,也使得葉嘉瑩自幼對納蘭性德這位詞人,更增加了一份特殊的親切感。葉嘉瑩曾回憶,少年時的詩詞啟蒙之作即為納蘭性德之詞集《飲水詞》開篇第一首《憶江南》。而本書的出版,首次實現了同一家族又同樣具有古詩詞文學高度的兩位詞人跨越300余年的紙上相遇,是納蘭家族兩大古詩詞名家的文脈傳承。
納蘭性德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他用半世光陰書寫了348首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的詞作,驚艷世間300多年。葉嘉瑩深耕杏壇,畢生致力于推廣中華詩教達70余年,曾獲得“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榮譽。晚年,她更是捐獻積蓄3568萬元于南開大學成立“迦陵基金”,用于中華詩教和傳統文化的推廣傳承。
令人關注的是,傳統的吟誦和讀誦目前正處在瀕臨失傳的邊緣。而葉嘉瑩則是少有現存的,接受了最完整、最全面的傳統“私塾調”吟誦和讀誦教育的人,代表了原汁原味、傳統吟誦和讀誦的最高水準。她說:“通常詩是吟誦的,而詞則是讀誦或唱的。中國的詩詞自南北朝以來便形成了格律,每個格律皆有它的聲調之美。而這個聲調中有一些字,在中國古代是入聲字,現今皆已歸入普通話陰、陽、上、去四聲之中。當我們讀有平仄入聲格律的詩詞時,在沒有入聲聲調的情況下,就用短促的仄音,盡量把它讀得合乎格律。若減去聲調,便等于抽空了詩歌一半的生命。”而詞比詩更講究音韻之美,因此,納蘭詞的讀誦在納蘭文化的傳承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讀誦正是《葉嘉瑩讀誦納蘭詞全集》這套書的最大特色,全書由葉嘉瑩以傳統音聲平仄之習慣、依據許增娛園本錄制讀誦全本納蘭詞音頻,以為“傳”,再由讀誦傳承人劉子菲女士依《通志堂集》底本以視頻仿讀,以為“承”。
據出版方介紹,為了讓更多的讀者身臨其境了解納蘭性德的精彩一生,真實呈現納蘭詞的絕美意境,中信出版集團攝制團隊和讀誦傳承人劉子菲還共同前往留下納蘭足跡和故事的地方實景拍攝讀誦視頻。取景地包括納蘭的書房(今北京宋慶齡故居的南樓)、納蘭送別友人的地方(今北京通州大運河畔)、納蘭為發妻盧氏守靈處(今北京紫竹院公園,原雙林禪院遺址)、納蘭家族的封地(今北京海淀上莊納蘭家廟古建筑群)等。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