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7 16:47:06
來源:證券時報網
2月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143例(湖北2447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87例(湖北184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6762人。截至2月6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1161例。
根據丁香醫生統計,新增確診人數兩連降,新增疑似人數下滑。
武漢和湖北新增確診人數兩連降。
招商證券認為,當前市場主要由流動性驅動,但目前疫情還沒出現實質性拐點,雖然新增確診環比有所回落,但新增確診加疑似數據仍在增加,后續市場可能依然會面臨一定的震蕩,一方面,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開始逐漸顯現,另外一方面,流動性再持續改善,需要等待疫情進一步確定性改善,政策加碼后市場可能會重新進入上行通道。
機構認為,政策調控與疫情控制推動市場反彈,后市短期走勢仍將受疫情與政策因素主導。近期調控政策陸續出臺,疫情邊際好轉,短期推動市場快速上漲,但疫情對經濟及市場沖擊影響不容忽視,也需要一定時間完成修復。短期市場走勢關注疫情控制、政策調控因素的主導作用,經濟生產恢復情況將在中長期對市場走勢的效驗中發揮影響作用。
A股成交額再破9000億關口,周四達到9130.5億元,創出年內新高,創去年4月3日以來新高。
節后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333.59億元,昨日凈流入再破百億,達到105.57億元。
59股增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
數據顯示,2月3日以來,中國建筑、永輝超市、分眾傳媒、包鋼股份、伊利股份增持股數超過5000萬股,平安銀行、東旭光電、濰柴動力、TCL科技、格力電器、白云機場、華能水電、三一重工、上海機場、中國平安、中國化學、新湖中寶、長江電力、南山鋁業、中國國航、中國重工北向資金增持超過2000萬股。另外還有中國石油、中國國旅、愛爾眼科、紫金礦業、二三四五、科大訊飛、掌趣科技等38股增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
寧德時代累計漲幅超過30%領漲,永輝超市、格林美、科大訊飛、華蘭生物、雅化集團等漲幅超過10%。
25股持股比例提升超過1%
從持股比例提升看,上海機場、丸美股份、新天然氣、賽騰股份、福萊特、白云機場、華帝股份、生物股份、福蓉科技、數據港、旭升股份、志邦家居、雅化集團、珀萊雅、華蘭生物、歐派家居、民和股份、璞泰來、泉峰汽車、華培動力、傲農生物、歐比特、科沃斯、首旅酒店、橫店影視等25股持股比例提升超過1%。
數據顯示,北向資金節后增持的個股已有195只個股實現正收益,成功爬出“黃金坑”。永太科技、海王生物、蘇州科達、二六三、寧德時代、立思辰、上海萊士、瑞康醫藥、泛微網絡、達安基因實現20%以上漲幅。
625只個股仍錄得下跌,增持數量超500萬股,但區間跌幅超過10%的公司如下:
外圍股市爬出“黃金坑”
從外圍環境來看,特朗普彈劾案落定、美國經濟數據亮眼、美對中第三批關稅排除清單正式通過等利好消息影響。國際市場環境的改善有助于A股市場情緒修復。
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道瓊斯工業指數、孟買SENSEX30、法國CAC40、德國DAX等目前已經成功收復A股休市期間的跌幅。
外資機構如何評估疫情影響?
華創證券報告顯示,外資測算疫情對一季度經濟增長的影響在2個百分點附近,疫情結束后經濟反彈明顯。對一季度經濟影響的測算來看,摩根大通、野村、花旗的預期較為一致,均預計影響2個百分點左右。摩根士丹利預測較為樂觀,預計影響在0.5-1個百分點(樂觀假設下)。對全年經濟影響的測算來看,多數機構認為疫情結束后經濟將有明顯反彈,可部分對沖一季度的下行:若疫情于Q1結束則全年經濟增速下降至5.5%-5.8%,若延續至Q2則影響會更大,高盛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降至5%或更低。
外資機構普遍認為受到疫情影響,A股與亞洲市場短期會受到沖擊,但這恰好帶來了買入機會,對權益資產全年表現的預期不作調整,仍較為樂觀。但高盛、花旗、富國證券均認為原油受此次疫情會有下跌壓力,富國證券同時認為避險情緒的大幅提升會帶來美債收益率的進一步下調。
成長風格中長期仍然占優
中銀證券認為,核心資產和科創企業回暖程度較優,但短期仍有部分壓力,階段性或將進入震蕩格局,可擇優配置;疫情催化的題材股未見明顯回調壓力,在線教育、遠程辦公不僅短期受益,長期景氣度同樣向上,可重點關注;餐飲旅游、交通運輸、房地產、制造業等板塊后市仍需謹慎。
天風證券認為,未來隨著新冠病毒逐步進入可控階段,市場沖擊影響更加有限,成長風格中長期仍然占優。橫向比較看,科技產業的基本面是受影響最小的,本次突發事件或將進一步加劇市場風格向科技成長的切換。同時認為科技創新、科技自立依然是市場聚焦點,將繼續延續此路線。對于消費板塊,消費類資產的沖擊主要在短期報表上,并不影響其投資邏輯。而相比之下,順周期產業受到的沖擊或最為嚴重。消費類標的由于春節旺季泡湯,短期基本面或將低于原先的預期。但多看幾個季度,大部分產業、尤其是龍頭,還是會回到之前預期的軌道。且當居民消費恢復正常時,將帶來消費類資產的季環比拐點,這是報表層面的利好。總體而言,此次公共事件就像是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失,理論上都是可以剔除來看的。當前客戶關注:新能源車、醫藥以及線上辦公、企業通信等。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