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資金在抄底!"ETF三天凈申購超156億

2020-02-07 16:36:13

來源:券商中國

截至2月6日收盤,三大股指集體大漲,其中創業板指連續三個交易日大漲合計超12.05%。北向資金當日亦持續流入,合計超135億元。

行情火爆之際,眾多資金選擇借道ETF進行低位搶籌。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A股ETF基金2月3日、2月4日、2月5日三個交易日獲凈申購156.5億元,其中前兩個交易日凈申購就已高達155.6億元,在眾多資金凈流入的ETF中,以科技類和指數類為主流。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近幾個交易日ETF申購主要來自于機構資金。從中長期來看,年后首個交易日市場經歷大幅調整后,為長期配置資金帶來了絕佳的時間窗口。

“市場如此大體量的ETF申購金額,主要來自于機構資金。”一家頭部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當前節點ETF迎來大額凈申購,對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有利于提振市場的信心。

“最近ETF申購肯定是以機構為主,我們公司權益基金的申購量也明顯放大,能夠感覺到保險這類機構客戶在通過ETF入市。散戶在這個時候不可能這么大量、這么集中地買,散戶的抄底是少數,這次抄底更多是機構行為。”滬上一家公募基金高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告訴券商中國記者,ETF因其自身屬性,越來越多地成為機構擇時的配置工具。第一,在于其一攬子的特征,能夠規避個股風險,同時也可以更方便地對某一領域進行配置;第二,在于其相對于主動管理基金,配置策略更加公開透明,能避免風格漂移的風險,影響資產配置的效果;第三、像寬基、主題行業基金,流動性非常好,可以以最少的交易成本實現資產配置的落地。

ETF凈申購兩日超150億,機構布局為主

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A股ETF基金在2月4日整體獲得68.7295億元的凈申購,2月3日為86.88億凈申購,連續兩日獲得凈申購規模超過150億,其中科技與券商ETF獲得較大凈申購。

根據表中數據可以看到,其中2月4日ETF凈流入資金排在前三位的有南方中證500ETF達20.7億元,國泰證券ETF為14.3億元,華夏5GETF為10.0387億元,均超過了10億元。排在前十位的ETF合計凈流入84.42億元,其中科技類ETF凈流入30.54億,占36.2%,券商ETF凈流入22.01億,占26.1%。

(2月4日ETF凈流入前十ETF類別情況,數據來源: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

券商中國記者從國泰基金相關人士處獲悉,國泰基金旗下ETF產品最近機構申購量很大,不僅僅是證券ETF得到大量的機構和散戶凈流入資金,還有一些場外基金也得到了機構客戶的青睞。“機構資金的動向表達了相對積極的市場判斷,市場受疫情影響的短期調整或為較好的布局時機。”國泰基金相關人士表示。

另有多家公募基金指數投資負責人向券商中國記者確認了這一信息。

“我們觀察到,全市場來看,近兩日A股ETF資金的流入以機構為主。我們認為,新型肺炎疫情對A股影響只是非常短期的,不會改變A股長期向好趨勢。此前,我國險資和養老金賬戶權益配置比例不算高,這類機構資金藉此次市場調整或適度提高權益投資比例,是比較好的配置機會。”平安基金指數投資部投資總監成鈞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量化投資部負責人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本周前三天我司旗下ETF都出現了較大比例的凈申購,尤其是幾只重點行業ETF,凈申購資金尤為龐大。從投資者結構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從我們這邊的數據看,機構投資者大致是個人投資者的2倍。”

李慧勇表示,“在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當前情況下,個股可能受到短期沖擊,但不改中長期向好的趨勢,用ETF做一攬子配置的話,能把ETF配置特征發揮得淋漓盡致。”

龍頭ETF產品規模業績雙豐收

據交易所公開數據統計,南方中證500ETF在2月3日、2月4日的資金凈流入分別為15億元和21億元,兩個交易日凈流入金額合計35億元,在全市場股票ETF中排名第一,規模達453億元。從成交額來看,2月4日,南方中證500ETF的成交額近29億元,同樣在全市場股票ETF中位居第一。

Wind數據顯示,1月21日至2月5日,華夏5GETF已經連續6個交易日獲得資金凈流入。2月4日,基金規模已經為99.12億元,2月5日,華夏5GETF規模再創新高,場內交投持續活躍,單日成交額達13.86億元,獲得3.81億元的凈流入,基金規模再創新高,突破100億元。

在2月4日創業板指大漲4.84%的同時,跟蹤創業板的主要指數中創業藍籌指數漲超5.35%,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3日的下跌中,創業藍籌指數也是跟蹤創業板主要指數中最抗跌的指數。而市場上唯一跟蹤該指數的創藍籌ETF在二級市場2月4日也達到7.65 %的漲幅。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在周一市場大幅下跌時有超過10億元的凈申購,本周前三個交易日,華夏中證5GETF、華夏恒生ETF每天均有凈申購,累計凈申購金額分別為17.8億元和6億元。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徐猛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寬基ETF以機構投資者配置為主,科技類ETF以個人投資者配置為主,配置ETF的機構投資者相對分散,保險、銀行、證券、私募、信托均有參與,機構投資者也積極參與了主題ETF配置。

“受疫情因素的影響,A股市場出現大幅下跌,我們認為疫情只對短期市場有影響,疫情平抑后,市場仍將回歸自身邏輯。國內積極推出穩增長政策,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外資仍會持續流入A股市場,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處在歷史較低位置,和全球發達市場對比也具有優勢,我們A股市場的中長期走勢相對樂觀,短期受疫情影響或將加大波動。”徐猛表示。

春節后幾個交易日,除了首日下跌之外,此后的交易日,創業板50ETF大幅反彈,很快收復失地,成為上漲最快的寬基ETF之一。

數據來源:WIND

隨著創業板50指數的大幅波動,創業板50ETF的交易需求也大幅提升,場內交易的活躍度也同步提升。

數據來源:WIND

此外,據上海證券交易所2月5日公布的數據,科技ETF資金凈流入達6.37億元,成當日滬深兩市資金凈流入最大股票型ETF,其最新規模亦創歷史新高115.57億元,穩居國內規模最大科技類ETF。

鼠年開市以來的3個交易日期間,科技ETF每日均實現明顯資金凈流入,與科技ETF1月23日72.62億份的規模相比,科技ETF份額在鼠年A股開市以來的3個交易日期間增長11.59億份。按鼠年A股開始以來的3個交易日期間科技ETF成交均價1.331元計算,科技ETF期間內資金連續凈流入合計高達15.43億元。

A股向上空間再次打開

鼠年首個交易日三大指數——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皆大跌,收盤調整幅度分別為-7.72%、-8.45%、-6.86%。但隨后三日報復性反彈,三日內三大指數累計上漲4.37%、8.40%、12.05%。

多家公募基金投研人士認為,從A股自身估值、市場流動性、疫情對實體經濟影響、歷史經驗、監管政策呵護等各個維度看,疫情將對A股的短期市場構成沖擊,但下行空間有限,大概率不會改變市場的運行方向。

富國基金表示,對于A股市場,短期更容易受情緒影響,而中期流動性、經濟運行節奏和政策取向更是決定市場的核心邏輯;一旦疫情勢頭得到遏制,屆時開放的格局、有吸引力的估值、海內外機構投資者的紛至沓來,A股仍將是全球投資者最為矚目的市場。從近期海外及港股市場的反應來看,即便短期A股回調,預計幅度可控;同樣,短期的、一次性沖擊造成的回調,往往是理性投資者積極布局的寶貴時間窗口。

招商科技創新混合擬任基金經理張林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前期由風險偏好驅動的快速上漲行情因為疫情的沖擊可能會告一段落,預計市場將進入整理格局,后期走勢需要視疫情情況和對沖政策而定,預測大概率會往樂觀方面演繹。

“保增長的動力有望更強,市場或面臨更加有利的環境。科技依然是今年的投資主線,5G周期帶動的需求只是延遲,沒有消失。重點看好的行業包括與5G創新周期相關的消費電子、半導體元器件和設備,以及基于5G的各類應用,例如云計算、云游戲和人工智能等。除開與5G創新周期相關的行業,還看好創新藥、虛擬現實、化學新材料、高端設備和新能源等。”張林表示。

關鍵詞: ETF 申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