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獨家】規模總量超45萬億元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正當時

2022-10-21 08:38:29

來源:光明網


(資料圖片)

光明網訊(記者 李汶鍵)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引擎。

數字經濟發展“基座”不斷夯實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10月19日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盧雍政在二十大新聞中心第四場集體采訪中表示,貴州獲批建設了國家一體化算力網絡的樞紐節點,成為8個全國“東數西算”的樞紐之一。

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萬億元,近5年平均增速超過30%,其中,云計算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盧雍政表示,貴州將深挖數據的“鉆石礦”,繼續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大力壯大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數字產業,持續推進“東數西算”工程,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培育信息技術服務的產業集群。

數字產業化深入推進

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其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莉告訴記者,四川的電子信息產業邁上了萬億元臺階,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增加值已超過4000億元,德陽的高端能源裝備、樂山的多晶硅、雅安的大數據、遂寧的鋰電池、攀枝花的釩鈦等特色產業享譽全國。

十年來,我國數字產業化快速發展,初步構建起先進完備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電信業務收入從2012年的1.0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47萬億元。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吉福表示,數字轉型就是統籌推動“四化”,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治理數字化,實現數實融合、數智賦能。“把數字轉型和產業轉型放在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同步推進‘兩個轉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

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

“新能源汽車、高端液晶面板等已成為‘陜西智造’的新名片。”陜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曉在集體采訪中表示,陜西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提升,在光電子、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重要成果。去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達到了17.1%和13%。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7.1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比重為32.5%。“過去十年,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術引領的科技變革與產業革命的深入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作用得到全面釋放。”黨的二十大代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組書記孟祥飛表示,未來更重要的是將“超級算力”轉化為生產力,讓我國自主研發的硬件、軟件、工藝全面流向科研、產業各領域。

關鍵詞: 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