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 09:39:19
來源:經濟日報
【資料圖】
近日,平安銀行推出個人碳賬戶,鼓勵用戶踐行綠色低碳生活。這是繼中信碳賬戶、建行碳賬本之后,商業銀行以綠色行動布局綠色金融的又一探索。
所謂碳賬戶,其實與銀行借記卡賬戶一樣,不過存儲的不是貨幣而是碳減排量。銀行通過碳賬戶記錄用戶日常低碳行為,轉化為數字語言并計入個人賬戶,用于兌換相關權益。從各家銀行運營碳賬戶場景看,涉及公交出行、共享單車、垃圾分類等多個領域。此次平安銀行與中國銀聯、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打造個人碳賬戶,系銀行業首個銀聯信用卡、借記卡全卡碳賬戶平臺,覆蓋綠色場景更多。由此可見,實現全民的低碳生活目標,僅小小的碳賬戶上就有很多金融富礦待挖掘。
從銀行業實踐來看,銀行運用金融工具上線碳賬戶是發力綠色金融的具體表現。針對銀行綠色零售業務,碳賬戶不僅能滿足個人融資需求,還符合擴大內需戰略及銀行零售轉型定位。銀行將個人綠色低碳行為與碳賬戶綁定,既能吸引增量客戶,又能活躍存量客戶、沉淀零散資金,無形中增加了銀行和客戶間的黏性,這也是探索碳賬戶的驅動力。同時,這種具有導向性的金融工具有利于吸引更多主體參與其中。金融機構通過多角度對比個人低碳行為,助力監管部門健全綠色消費相關政策,這對于推動綠色消費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綠色金融在支持綠色轉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3月,我國綠色貸款余額已超過18萬億元。隨著打好污染攻堅戰的深入實施,綠色融資已成為行業貸款的“香餑餑”。接下來,推動綠色項目轉型升級仍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機構有必要繼續在碳債券、排污權抵押貸款等低碳項目支持貸款業務基礎上加快創新,逐步豐富綠色金融產品“菜籃子”,進而引導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向節能、環保領域轉型,讓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持續流向綠水青山。
值得注意的是,碳賬戶作為綠色金融的細化分支,是個人從消費端參與節能降碳的重要方式,這與企業在生產端降碳不同,企業碳減排成果是可以在碳排放權市場上交易的資產,而個人降碳行為并沒有此種渠道。此外,個人碳賬戶主要由金融機構自發建立、客戶自愿參與的方式進行,尤其是在信息收集、核算與安全、權益配套等方面存有不少堵點,尚未形成系統的碳賬戶體系。長遠來看,僅憑金融機構一己之力推廣碳賬戶,難以有效形成規模效應。
有關部門要從機制和規范上靠前發力,為處于起步階段的碳賬戶疏通堵點。比如,通過建立統一的全國性碳核算體系,量化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一方面要加強與環保等機構的合作,擴大碳賬戶覆蓋范圍,整合資源優勢;另一方面要探索通過綠色信貸政策為不同碳賬戶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從而以金融力量增強用戶減碳的內生動力。
隨著“雙碳”目標的穩步實施,個人碳賬戶的應用和推廣有望成為一種趨勢。在宏觀上,我國已構建區域層面的碳排放數據庫等指標,而探索碳賬戶從微觀上彌補了企業與個人數據不足的現狀,銀行業此時推出碳賬戶恰逢其時。對監管部門而言,有必要給金融機構立好規矩,應對碳賬戶信息披露不充分等挑戰,防范違規披露所附加的風險。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寶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