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縮水、增長乏力、業績虧損,國內SaaS產業陣痛能否靠并購紓解?

2022-12-01 14:37:21

來源:騰訊網

記者 | 李京亞

編輯 |

在美股二級市場上,SaaS已屬支柱產業,相關廠商長期背著高估值和高增長的標簽,但現在,這兩項特征都遭遇了巨大挑戰。


(相關資料圖)

加息陰霾之下,標桿企業Salesforce市值半年縮水40%,資本市場絕對寵兒Twilio年內股價跌幅達90%,視頻會議軟件Zoom市值縮水近54%。

港股方面也不例外,去年年初,港股市場的中國頭部SaaS企業已有市值超過千億港元的存在,不到一年時間其市值快速縮水,極端案例下跌已超九成。有分析指出,如今已經沒有哪家VC愿意再給企業服務領域的玩家30倍以上PS(市銷率,估值方法之一)。

大洋彼岸的美國SaaS巨頭們與中國同行面臨著同樣的困擾——估值縮水、股價跳水、增長乏力、業績虧損、續約率下降。

根據QYResearch的數據,全球企業服務類SaaS公司的市場規模在2014-2019年實現了24%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預計2020-2026年將維持11%的增速。中國企業級SaaS公司2019-2021年的收入增速優于上述全球增速,但相較于2019年的高增長,2020和2021年增速整體有所回落。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級SaaS是否會走向收縮?

近日,安永企業咨詢綜合考慮收入規模、細分領域的代表性等指標,選取了在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的20余家企業級SaaS公司進行多維度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安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SaaS企業獲客成本和研發投入仍然較高,盈利依然艱難,但隨著該賽道公司收入的持續增長,行業整體毛利率水平已相對穩定。安永認為,在綜合政策推動和社會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級SaaS公司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極具增長潛力。

安永大中華區TMT行業審計服務合伙人李康表示,近兩年SaaS行業進入爆發期,驅動因素來自政府產業政策紅利和客觀市場需求,后者既包括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的肥沃土壤,也包括疫情背景下移動辦公和在線辦公的興起。

結合IDC公布的數據,安永預計到2024年,中國SaaS市場發展仍然處于起飛階段,年增速不低于30%,但增速漸緩,市場將逐漸趨于成熟。

圖源:《中國企業級SAAS上市公司2021年財務績效回顧及未來展望》報告

隨著收入的增長,國內SaaS公司的毛利也相應水漲船高。安永在報告中指出,國際代表性SaaS公司毛利率通常超過70%,而國內SaaS行業這一數字在56%-58%之間穩定浮動,相比國外依然偏低。

在安永的調查中,垂直型SaaS公司的收入增幅明顯好于通用型SaaS公司,毛利亦然。垂直型SaaS公司受益于成為頭部后帶來的馬太效應,通用型SaaS公司則受到了激烈市場競爭的抑制。

安永大中華區TMT行業審計服務合伙人顧建東表示,我國SaaS企業在A股上市的公司毛利普遍比港股和美股的上市公司要高,這是因為A股公司非訂閱的收入比重更大;港股和美股SaaS公司平均毛利水平在50%左右,不及A股,是因為港股公司由于“SaaS味”更足(訂閱式收入、占比更高),所以毛利率穩定的特點比較突出。

談及國內SaaS公司毛利較低的原因,顧建東向界面新聞分析稱,與海外大型SaaS公司百億美元的收入規模相比,國內SaaS公司普遍較低,導致收入對營業成本的攤薄效果不明顯。而海外SaaS公司以中小型客戶為主,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國內則主要依賴大客戶貢獻收入,后者對定制化要求高,無形中增加了SaaS公司的成本投入,拉低了整體毛利率水平。

但安永在報告中推斷,隨著國內SaaS公司收入規模持續擴展,其毛利率水平也將得到改善,而利潤端陣痛將會持續。

基于過去3年的財務數據,安永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級SaaS公司平均凈利潤率為負數,且在繼續下探。除A股SaaS公司由于收入規模大且毛利高,能實現平均盈利外,港股和美股SaaS公司大多錄得虧損,并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安永大中華區TMT行業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張偉雄認為,國內SaaS市場分散零碎,每個垂直領域的龍頭份額相對美國企業占比并不匹配。在他看來,國內SaaS領軍企業市值不高正是整個市場碎片化所致,他建議相關企業多做并購,把公司規模做大,作為提升市值的方法。

“SaaS廠商并購可以考慮的方向包括縱向和橫向,縱向是指并購其他云計算廠商,例如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和PaaS(平臺即服務),橫向是指與其他平行領域比如電子簽名、營銷、HR、餐飲、文旅等競爭對手廠商進行并購,因為大家都有不同的核心大客戶,橫向并購可以作為業務發展的補充。”張偉雄告訴界面新聞。

顧建東則給出了一些策略性建議,他認為全球SaaS企業想獲得后續成功,關鍵是幫助客戶持續獲得成功的能力,“SaaS服務的都是公司級客戶,通常用完產品后發現商業價值有所提升才會繼續購買。”

據他所述,一些業績很好的美國上市公司,包括Adobe、Workday和data bright等,都設有客戶成功部,負責持續跟蹤其產品給到客戶后能否真正實現SaaS的商業價值。“有些公司專注于自己的產品功能或有關技術改善,但忽視了客戶成功的領域,差別就在這里。”顧建東坦言。

關鍵詞: 估值縮水、增長乏力、業績虧損 國內SaaS產業陣痛能否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