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16:38:30
來源:騰訊網
港股,是第一輪美股上市的新勢力們普遍選擇的第二市場,也是現在尋求上市的第二梯隊新勢力們首選的上市地。但是,隨著蔚小理、零跑這樣的新勢力,以及中創新航這樣的電池企業陸續登陸港股后,大家發現港股不僅不是避風港,而且比想象中受到的牽連還要大。
身處港股的企業受到股價持續下跌、交易量小的影響,投資人遲遲無法脫身,那些還在向港股遞交申請書的企業,再想在港股上市,也變得越來越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并不是說現在已經上市的新勢力,就一定能活下來,但是現在還沒能上市的新勢力,再想通過獨立上市融錢的通道,正在逐漸關閉。
港股上市,無人接盤?
美聯儲持續激進的加息,給估值高、盈利難的初創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今年上半年,美國兩大交易所的IPO數量和融資規模,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75%和94%,流動性呈現惡化的趨勢。而資本流動性本就遠弱于美股的港股也難逃影響,今年前9個月募資總額同比下降76%。
所以,主流的港股投資者,大多傾向于布局估值合理且基本面優質的企業,那些競爭力領先、擁有長期自由現金流的企業尤被看好。總體來看,就是以穩為主,均衡覆蓋。這對于今天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可不比A股三年盈利的硬條件,容易到哪去。
以今年下半年的港股股價變動來看,從7月初到11月初,蔚來、理想、小鵬的股價分別下滑了49.5%、54.8%和74.4%,零跑和中創新航相較發行價,也分別下滑了39.8%和37.1%。
而且,即便是造車新勢力龍頭蔚小理,以其今天的規模和影響力,放在港股的大盤子里,也只能算是中小體量。頭部尚且無法幸免,中小體量的新勢力們自然也不會太好過。
在港股行情整體不振時,港股的IPO也大量出現小比例發行的情況。即IPO的股份僅占總股本很小的份額,而且這很小的份額中,相當一部分還都是大機構“抬轎子”,剩下實際流通的新股非常少。
這其中既有港股市場低迷的原因,也有很多企業到了年限,被投資人推動“不得不”上市的背景下,保全顏面的一種折中選擇。
零跑和中創新航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零跑計劃IPO1.308億新股,其中只有1308萬股在港股發售,結果最后實際發出了214.6萬股,認購率16%。另一邊中創新航同樣不例外,認購率僅為21%。兩者分別是今年港股公開發售認購率的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
股票流通性不足、交易活躍度大幅受挫,這讓那些本希望通過企業IPO抽身而去的投資人們遲遲拿不回錢。這就產生了一個怪相:IPO的數量越多,后續IPO的難度就越大,因為投資人通過IPO退出的通道堵上了。
第二梯隊,港股的機會還有多少?
相對于美股和A股,港股本就對當下業績更加看重,而在港股整體低迷時,這一投資邏輯更會強化。
所以,對于包括剛上市沒多久的零跑在內的第二梯隊新勢力,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用低毛利甚至負毛利去沖銷量業績,然后再用銷量業績去沖港股上市。
比如哪吒汽車的毛利率,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只有5%;想要獨立拆分上市的極氪,毛利率也只有5%;而威馬2021年的毛利率,是-41.1%。
至于沖銷量的方式,在C端難以快速打開局面的情況下,面向出租租賃、網約車市場不失為一條“捷徑”。今年1-9月,威馬登記為“出租租賃”的占比為50.9%,哪吒則為8.4%,但兩者都還有相當部分來自網約車用戶的采購。包括最近上量很猛、想要獨立上市的埃安,今年1-9月的“出租租賃”注冊占比,也達到了32.5%。
這種情況下,要么上市艱難,即便勉強上市,也會面臨與零跑同樣的處境:上市非但解決不了資金問題,連投資人手中的籌碼也賣不掉。
這不僅僅是新勢力企業的問題,同樣也是港股自身的缺陷。
一方面,造車新勢力需要錢,也需要找一個有認同、穩定的資本市場。另一方面,上市的不暢,其實也是造車新勢力淘汰賽的表現之一。
造車新勢力經過了2020年后的一輪淘汰,基本上已經把玩概念、沒有量產能力的企業踢出了局。而2022年開始的新一輪淘汰,則是要把已經量產的新勢力中,沒有核心技術、產品缺少競爭力與創新力的中后部企業拋下。最終形成的格局,一定是只留下很少數的幾家頭部新勢力,樂觀一點估計,大約是3-5家,不樂觀的估計就是3家以內。
至于資本市場,港股已經證明,并非汽車投資的最佳場所,美股短期內也很難常態化。那么,還有別的選擇嗎?
有,但肯定不是蔚來選擇的新加坡股市,新加坡股市充其量只能算另一個規模更小的港股。這個選擇,應該是A股。
A股的散戶們,想必今年的狀況都不大好。但與之相反的是,A股卻是今年上半年融資額最大的股市,即便是有嚴格的盈利硬條件和審核排隊,但這三年來A股的新上市企業依然超過1200家,是投資人一個重要的“錢莊”。
李想已經表示,2023年要和連續7年的虧損經營說再見,蔚來也說要在2024年實現全年盈利,至少這已經是向A股進軍的必要條件。
而另一個選擇就是科創板了。科創板并無盈利要求,但是科創板顯然對于汽車企業并不算友好,至少前幾批科創板并不太考慮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那么,這些第二梯隊新勢力的投資人們,是不是愿意去排這個隊,以及這家企業能不能熬到排上隊的時候,都是未知數。
總而言之,融資難,是新勢力又一輪生死淘汰賽的先兆了。
關鍵詞: 在無人接盤的港股 造車新勢力們還有機會融到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