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短訊:寧德時代比亞迪領跌,新能源企業股價半數腰斬的背后

2022-10-12 19:44:34

來源:騰訊網

毫無疑問,代表著未來方向的新能源車如今正在逐漸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新能源品牌無論在市場定位、聲量上也大有趕超傳統品牌之勢。

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卻完全是另一番風景。


(資料圖片)

在汽車工業的發源地歐洲,傳統豪華品牌保時捷獨立IPO上市僅僅一周,股價從82.5歐元升至93歐元,公司市值達到850億歐元,超過母公司大眾集團的777億歐元,不僅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汽車制造商,也是全球市值第四的車企,僅次于特斯拉、豐田、比亞迪。

而占據全球新能源“半壁江山”的中國品牌們,正在經歷一輪的股價腰斬。

比保時捷早一天在港股上市的零跑汽車,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這是香港有史以來同等或更大規模的上市公司首日跌幅最大的一次。一周之內零跑汽車股價從發售價的每股48港元,跌至如今的23港元附近,市值損失超過一半。

其他在港股上市的新能源車企股價同樣也是如過山車般地腰斬。

小鵬汽車在去年7月登陸港股時發行價是168港元/股,到去年年底時股價最高一度達到220港元/股,半年之后目前的股價已經跌到37.7港元/股,跌幅將近80%。

另一家在港股上市的理想汽車去年8月底發行價是118港元/股,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最高還漲到了165港元/股,但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跌到了75港元/股,跌幅超過50%。

就連在新能源車銷量上冠絕全球的比亞迪,從今年6月份之后,股價也從最高時的333港元一路下跌到目前的189港元,目前來看下跌勢頭仍未停止。

美股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

小鵬汽車自七月份高點至今,股價已經跌逾70%,理想汽車三個月時間股價遭腰斬,蔚來自去年年中高點至今股價也跌去了70%。

你以為只有新能源整車廠在跌嗎?那就錯了。供應鏈其實也在跌。

10月6日,國內第三大動力電池生產商中創新航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首家動力電池制造商。中創新航發行價38港元/股,上市當天盤中破發,當日收報38港元/股。此后,中創新航也開啟了下跌模式,截至10月10日收盤,中創新航報收34.6港元/股,市值距離初始的650億港元已經跌去了將近40億。

另一個動力電池巨無霸寧德時代,股價從今年開始也是一路陰跌,當初最高是每股691元,如今每股392.8元,股價也跌去了一半。

相同命運的還有國軒高科、億緯鋰能這些排名靠前的動力電池廠商,股價幾乎也都是在今年內被腰斬。

也就是說,在去年被視為風口的新能源板塊,今年成了“虎口”。在去年年底下車的人,應該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如果你是后知后覺地想在今年追一下新能源的風口,那么現在八成是被套牢在半山腰了。

為什么全球汽車業都在電動化,但被視為風口的新能源相關企業的股價都紛紛暴跌?

除了資本炒作的泡沫之外,當包括傳統車企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這條賽道時,原本具有“稀缺性”的新能源概念變得越來越普遍,相關的股票的價值也被稀釋。

放在幾年前,當特斯拉異軍突起后,是投資者主動在尋找新能源的投資標的,希望找到第二個、第三個“特斯拉”;現在則是一大批新能源造車企業到處在找愿意投資的金主。

當投資市場供大于求,投資者對新能源的認識越來越理性時,新能源的吸引力在下降。

其次,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后,讓行業內的競爭也只會越來越“卷”。一面是明年全球經濟確定性步入衰退期,另一面是產能無休止的擴張和壓力越來越大的競爭,

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從宏觀看行業能夠繼續保持增長,在微觀上企業未來的生存壓力只會越來越大,企業的財務壓力將會面臨嚴峻的考驗。

制造業的競爭,到最后不可避免地都會進入產能過剩的階段,這是制造業的“周期波動”。快速增長的新能源產業,是否也會快速進入這個階段,目前誰也無法確定。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早在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就已經達到2669萬輛。2022年,即使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將達550萬輛,也還有大量的產能閑置。而從去年開始,吉利、長城、長安、奇瑞等不少主機廠都紛紛拋出超千億資金規模的新能源投產計劃,還在繼續新增產能。與整車制造密切相關的動力電池領域,情況也是一樣的,都在瘋狂擴張和儲備產能。乘聯會也早已提出預警,汽車行業在解決傳統汽車產能過剩問題的同時,還要防止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

在龐大的投入計劃和發展藍圖下,又有越來越多的新勢力品牌和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子品牌,都在謀劃著上市融資。

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品牌,不管是整車制造商還是供應鏈企業,企業的做法更像是要在投資市場上把新能源的未來故事繼續講好,但激進的計劃只會讓背后的投資人開始變得謹慎。未來競爭的不確定性在增加,與其相信品牌宏大的愿景,讓自己的資金落袋為安顯然更加重要。

結語:新能源的資本盛宴已經散去,股價一飛沖天的歷史不會重演。在經歷了這一輪大暴跌之后,新能源終將回歸理性。接下來只有能夠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并且在競爭中勝出的玩家,才能繼續保持成長性。而那些自身實力不足,或者經營存在問題,依靠新能源概念上市籌資的,很難在接下來的競爭中走遠。(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關鍵詞: 寧德時代比亞迪領跌 新能源企業股價半數腰斬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