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15:38:12
來源:騰訊網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王雪 上海報道
(相關資料圖)
9月23日,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氫科技”)出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以下簡稱《回復》),就該公司核心技術、成本結構、應收賬款及行業發展等問題給予應答。
面對燃料電池系統廠商增量擴產、沖擊超大功率產品等日趨激烈的競爭,《回復》指出,除了生產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電堆等產品,捷氫科技掌握了膜電極設計及批量制造技術。
《回復》明確,捷氫科技采用“雙面直接涂布、卷對卷封裝”的膜電極生產技術,涂布速度在5米/分鐘,已建成全自動化“卷對卷”膜電極生產線,自2021年中投產后已累計生產百萬片膜電極。
自制膜電極的規模化生產和應用降低了量產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回復》顯示,燃料電池系統平均單位成本相較2020年下降29.29%,其中,平均單位燃料電池系統材料成本下降金額占整體成本下降的100.44%,而自制膜電極對于整體燃料電池系統材料成本降本的貢獻比達76.85%。
但捷氫科技現階段部分膜電極核心原材料仍依賴于價格較高的進口產品。《回復》指出,2020年,捷氫科技啟動國產化材料性能評估、遴選和驗證工作。預計2022年底,該公司將發布采用國產化催化劑、質子交換膜、氣體擴散層的膜電極配套的電堆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19至2021年度捷氫科技尚未盈利,主要困囿于直接材料采購成本高,占比由45.53%上升至88.05%。其中,2021年,燃料電池電堆直接材料占比高達91.25%。
《回復》解釋,2021年,該公司對外交付量產燃料電池電堆,規模效應明顯提升,因而單位制造費用有所下降,但采用自動堆疊和壓裝產線,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直接人工成本下降明顯,所以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相對提升。
捷氫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至2021年度,其應收賬款由0萬元增長至54541.98萬元。《回復》指出,該公司未回款占比呈擴大趨勢,2020至2021年度,由8.84%增長至52.45%,已對上海氫雄、雄川氫能及山西通力計提壞賬,三方應收賬款達2356.88萬元。
在關聯交易方面,捷氫科技照顧說明書披露,該公司不僅購買上汽集團原材料,也會向上汽集團售賣商品。2020至2021年度,其關聯銷售及關聯采購占比均呈上升趨勢。關聯銷售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是31.65%、44.03%;關聯采購金額占當期營業成本的比重分別是13.05%、42.80%。
對此,《回復》解釋,關聯銷售金額和占比上升,主要基于上汽集團部署“氫戰略”。上汽紅巖向該公司批量采購燃料電池系統以及儲氫產品量產燃料電池重卡,采購金額較2020年增加13130.56萬元。
上汽大通向捷氫科技批量采購產品量產燃料電池MPV乘用車及冷鏈物流車,采購金額較2020年增加8073.61萬元。捷氫科技向關聯方交付產品的裝車比例為81.92%,而向非關聯方交付產品的裝車比例是56.22%。
2021年,關聯采購金額的上升是因為捷氫科技為了實現自研膜電極的批量自制,向上汽進出口采購膜電極生產所需的質子交換膜、催化劑、氣體擴散層等原材料。其中,質子交換膜采購價格與其他廠家報價的差異率為-13.65%,氣體擴散層的差異率為-5.26%,催化劑的差異率為8.02%。
對于當前發展狀況,捷氫科技明確表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仍處于商業化初期,截至2021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尚未超過萬輛,下游非車用氫場景相對分散,國內尚未形成規模化的非車用氫產業鏈。”
截至2022年9月5日,捷氫科技共交付運營251臺燃料電池汽車,較首次申報新增153輛,包括31輛公交車、36輛物流車、89輛乘用車等。
在燃料電池乘用車銷售方面,捷氫科技向上汽大通無錫分公司銷售91臺燃料電池系統,已經全部完成裝車并納入上海燃料電池車示范任務,擬作為網約車在上海市進行投放。截至《回復》出具日,已有80輛于2022年8月底完成上牌,準備近期投放市場。
關鍵詞: 捷氫科技回復上交所問詢函 IPO路程能否更進一步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