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信息:標普調降復星國際評級,需要兩分看

2022-09-19 06:44:35

來源:騰訊網


(資料圖)

標普調降復星國際評級,需要兩分看

“復星債務達6500億元”、“監管部門要求摸底復星”......復星深陷輿論漩渦不久,標普全球評級9月16日公告稱,將復星國際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及其擔保的優先無抵押債券的債項評級自“BB”下調至“BB-”,展望負面,并將其流動性水平的評估調整至稍欠。

雖然標普對復星的評級沒有出現嚴重負面現象,但是,調降企業評級,對企業來說,影響還是挺大的,會給企業的市場形象、融資、投資者關注等都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必須對評級機構的評級情況進行客觀分析、理性判斷,既不要過度相信評級機構的評判,也不要對評級機構的評判嗤之以鼻。而就標普對復星的評級來看,我們認為,應當采用“兩分法”,實事求是地看待復星的債務狀況,而不要盲目下結論、立觀點。

實際上,對一家大型企業來說,債務規模較大,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擴張速度較快、業務板塊較多、主業頭緒比較繁雜的企業,負債規模大更是大概率事件。原因就在于,完全依靠自有資金,是不可能快速擴張的。顯然,這與企業經營者的理念是有一定關系的,與企業走什么樣的路也有一定關系的。這方面,不僅中國企業面臨這樣的問題,外國企業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只有那些在擴張中摔過跤的企業,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而從復星集團的發展歷程來看,也確實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業務范圍過廣、擴張速度過快、發展太過激進。但是,與有些企業相比,復星又似乎顯得比較穩健,那就是復星對實體產業的關注度還是比較高的,復星醫藥、豫園股份、舍得酒業等,都是復星旗下企業,即便有些是通過收購獲得,也說明復星是希望扎根實體的。而且,豫園股份與舍得灑業等,還能形成業務上的銜接和產業鏈上的呼應。只是,從一家企業的健康發展來看,復星設計的健康、快樂、富足、智造四大板塊,還是顯得有點雜。因為,四大板塊內容過于寬泛,容易陷入主業不集中的困境之中。特別是金融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實際就是一把“雙刃劍”。

而復星目前的困難,不能不說與四大板塊的業務過于寬泛有一定關系,與復星的全方位出擊有一定關系。如果主業集中一點,擴張的步伐穩健一點,可能困難就會小得多,甚至沒有任何困難,也不會讓外界以債務壓頂的感覺。按照復星集團提供的情況,如果剔除金融和保險機構的債務,以及不需要負連帶責任的豫園股份等的債務,真正歸屬于復星國際的負債,只有1000億元,而相對應的總資產則達到2700億元。

顯然,這也是不應當這樣說的,不管是哪個層面的債務,都是復星的債務,復星必須認這個賬。所不同的是,復星的債務狀況,并沒有評級機構所說的那么“負面”,而是有困難,但困難是能夠依靠企業的能力克服的。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際評級機構對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關注度是比較高的,評級的角度也是存在一定問題的。特別對遇到一定困難的民營企業,并沒有全面分析和客觀看待,而是用唱空的思維先入為主。據統計,3家國際債務評級機構,在2022年內已對190家中國民營企業給予了負面評級,其中,穆迪為67家、標普為59家、惠譽為64家。如此關注中國的民營企業,且給予高達190家的中國民企負面評級,恐怕已經不是一般的評級問題,而是有意“唱空”。因為,美歐經濟不如中國,美歐企業也問題很大,但是,評級機構沒有關注,或關注度不像對中國企業,到底是為什么。尤其像復星,如果放在美歐企業中,說不定還通過獲得信用高評級呢。

也正因為如此,對國際評級機構給予復星的負面評級,必須客觀看待、理性分析。既要看到復星債務方面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債務規模控制沒有做到科學、理性、有序,也要看到復星在產業發展方面是比較注重實體產業、比較把握前沿方向的。而近一段時間以來,復星將獲得工商銀行百億信貸支持、與匯豐中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復星黨委書記、復星國際副總裁祝文魁拜會了北京市國資委有關領導等消息,也從一個層面說明,復星并沒有外界傳言的那么“危險”。特別從2020年開始,就實現了“退大于投”戰略,退守主業、退出一些行業和領域、轉讓非主業股權等,如最近引起市場關注的轉讓金徽酒股權,就是“退大于投”戰略的一次具體操作,說明復星還是“醒”得比較早、比較及時,也比較主動的。

關鍵詞: 標普調降復星國際評級 需要兩分看 復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