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 15:39:02
來源:騰訊網
曾以“28分鐘送藥上門”的口號被大眾熟知。
文丨直通IPO ID:zhitongIPO
(相關資料圖)
作者丨韓文靜
幾經波折,叮當健康(原叮當快藥)終于打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
9月14日,叮當健康如約登陸港交所。發行價12港元/股,開盤漲2.8%,至12.34港元/股;截至發稿前,每股12.1港元,市值162億。
來源:截圖
曾以“28分鐘送藥上門”的口號被大眾熟知,叮當快藥一度成為資本的“寵兒”。IPO前,叮當健康已經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公司、軟銀中國、泰康人壽、奧博資本等機構。
與叮當快藥在資本市場的火熱不同,其創始人楊文龍顯得低調不少。很少有人知道,知名藥企仁和藥業的創始人就是楊文龍,叮當健康則是他的二次創業。
最新版《2021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楊文龍家族憑借125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排名該榜單第582位。
這位年逾花甲的江西富豪,能不能靠叮當健康迎來創業的第二春?
仁和藥業背后的創始人,再沖IPO
1962年,楊文龍出生在江西樟樹的一個普通家庭。
1982年,剛滿20歲的楊文龍去了一家醫藥公司上班,每天的工作是到樟樹山區收購中藥材。也是從那時起,他與醫藥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行業積累了十余年的經驗和資源,楊文龍逐漸萌發出了創業的想法。2000年,楊文龍創辦仁和藥業。
深諳營銷之道的楊文龍,迅速打造出了婦炎潔、閃亮滴眼液等爆款產品。依靠著歌手付笛聲、任靜夫婦的那句“洗洗更健康”的廣告詞,婦炎潔這款產品很快家喻戶曉。
2005年,憑借“超女”“快男”等節目,仁和旗下的閃亮滴眼液火遍大江南北,“誰用誰閃亮”的廣告語至今讓人耳熟能詳。2006年,仁和藥業借殼上市,楊文龍也迎來了他的創業第一春,財富激增。
時間來到了2014年前后,仁和藥業已經許久沒有推出爆款產品,彼時,O2O的業務模式正在席卷各行各業。楊文龍決定追逐風口,開啟二次創業。
楊文龍認為醫藥零售領域的O2O,或將是未來一大趨勢。2015年,叮當快藥正式上線,主打28分鐘即時送藥,后來也逐漸開拓了在線問診、慢病與健康管理等業務。
像當年的“洗洗更健康一樣”,憑借“28分鐘送藥到家”的洗腦式的slogan,叮當快藥一戰成名。資本也鐘情于楊文龍的醫藥背景,紛紛押注,公開資料顯示,上市前叮當快藥累計融資超30億元。
起初,叮當快藥選擇了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不自建藥店,而是與藥店合作為其提供配送服務。但后來叮當快藥逐漸發現,這種輕資產的模式難以保證送貨的速度,公司接到了大筆無法準時送達的投訴。
為了保證服務質量,2016年,叮當快藥開始自建藥房和服務團隊。這種“自營藥房+自建配送”的模式,顯然為公司的運營成本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這種重資產的模式在當時遭到了不少質疑,楊文龍回應道,“很多人以為自建配送團隊成本高,這是誤解,當配送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比與第三方合作成本更低。”
2020年,叮當快藥宣布將加快戰略布局,啟動戰略項目“千城萬店”的城市布局。
然而,公司的擴張速度不及預期,楊文龍的雄心壯志最終敗給了現實。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叮當快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4個城市共計設立了286家智慧藥房,與“千城萬店”的模板相差甚遠。上市融資,似乎成為了叮當健康續命的唯一路徑,楊文龍不得不硬著頭皮,帶領叮當健康闖港交所。
逆風上市,依賴競爭對手?
2021年6月22日,叮當快藥提交赴港交所上市申請,同年年底,港交所披露資料顯示,其上市申請材料已經“失效”。
叮當健康并沒有放棄新的機會,于2022年3月更新了招股書。在資本市場的一波三折也表明,叮當快藥“28分鐘送藥上門”的故事,還遠遠不夠。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叮當健康想要扭虧為盈絕非一朝一夕。
2018年-2021年四年間,叮當健康的凈虧損額為1.03億、2.74億、9.2億和15.99億,累計虧損近30億。
最新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叮當健康虧損4.04億元。也就是說,叮當健康幾乎將過去幾年的融資虧光。
一方面是自身的虧損困境,只能“燒錢換市場”;另一方面,面對巨頭環伺的互聯網醫療市場,叮當健康的表現也算不上優異。
上個財年,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營收分別達到306.82億元、205.78億元、73.34億元。而叮當健康2021年營收僅為36.79億元,與巨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收入計,叮當健康在中國數字零售藥房行業的市場份額僅為1%,而在該領域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0.0%與6.5%,顯然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領跑在前。
楊文龍作為一名老“賣藥人”,此前在市場也創下多個輝煌的成績,但在移動互聯網行業,他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手。這位已經60歲的醫藥人帶著叮當健康會戰港股互聯網醫療“三巨頭”,多久才能打贏翻身仗還是個問號。
從營收結構來看,叮當快藥的核心營收來源依然是醫藥零售。2020年,公司營收達22.29億元,其中醫藥及醫療業務的占比常年維持在95%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從2020年開始,叮當健康的銷售逐漸開始依賴第三方線上平臺。目前,叮當健康近70%收入來自第三方線上平臺。
這意味著,叮當健康一邊與美團、餓了么等藥品配送服務為競爭關系,另一邊又要依賴上述平臺的業務支撐,可謂是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競爭對手。
2021年,叮當健康來自第三方平臺的收入為17.95億元,繳納傭金為1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叮當健康向第三方平臺支付的傭金就達到了2724.9萬元。
內憂外患之下,楊文龍也開始給資本市場講起新故事?!岸.斂焖幉恢皇莻€藥品大賣場。”楊文龍在2020年宣布,打造“醫+藥+檢+險”閉環,加入快速檢測和保險業務。
相比較賣藥,叮當健康想要構建的“醫+藥+檢+險”健康生態顯然更具想象力。然而在“醫、藥”兩方面,市場上的參與者眾多;而在檢測和保險方面,京東、美團等O2O平臺未來同樣有機會發展類似的業務板塊。
如今,在京東健康和阿里大健康等巨頭都已實現盈利的情況下,叮當健康仍沒有找到盈利答案,整個市場早已進入一個競爭狀態,叮當健康上市后恐怕沒有多少蛋糕可以分食了。
(首圖來源:官網截圖)
你“在看”我了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