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9 17:53:46
來源:騰訊網
每日優鮮沒等來白衣騎士,上市周年面臨生死大考。
(相關資料圖)
白馬騎士,逆風翻盤的戲碼終究沒在每日優鮮身上上演。
7月28日一早,每日優鮮關閉30分鐘極速達服務的消息就被送上了熱搜,被網友調侃每日優鮮變成了次日優鮮。
隨后當天下午,有網友爆出每日優鮮內部會議錄音,錄音中每日優鮮HRBP代表公司告訴所有參會人員:
“這里面大部分人(指飛書線上會議里)的工作就截止到今天(7月28日),7月份社保和公積金由公司繳納,8月份開始大家要去做自理”。
憑借首創前置倉模式,每日優鮮也曾是資本市場的寵兒,股東名單中不僅有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知名國際財團高盛集團、老虎環球基金而且還有包括青島國信、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等在內地方政府基金。
然而每日優鮮賺錢的速度一直趕不上其燒錢速度,快速擴張的四年中每日優鮮已經燒掉了80億元。
更糟糕的是,根據每日優鮮2021年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凈額為16.52億元,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億元增加了34%。
這些應付賬款里包括三大類供應商貨款、外包配送公司運費、營銷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費。
《紅樓夢》中有段經典臺詞:“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山西東輝集團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沒能按時到賬其實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資本寒冬以及政策影響并非造成每日優鮮今天局面根本原因。
每日優鮮之所以成了今天這個局面,歸根到底在于其不顧風險的盲目擴張。
對于盲目擴張所帶來的經營風險,每日優鮮管理層其實早有意識,并且提前為自己做好了安排。
造富夢倒塌前,有人提前抽身,只留給投資人、供應商、消費者、員工一地雞毛。
01
每日優鮮“停擺”早有前兆
每日優鮮的“停擺”其實并不突然,而是早有預兆。
去年11月,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李朝暉辭去每日優鮮董事會職務。
在此之前,騰訊從每日優鮮A輪起就參與了此后的5輪融資,李朝暉也從2017年6月起擔任每日優鮮的董事。
進入2022年,先是3月開始有供應商在網上爆每日優鮮退錢貨款。
5月19日,因每日優鮮未提交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向其發出警示函,表明其不符合納斯達克的上市要求,并要求其在60天內提交2021年報或合規計劃。
6月2日,每日優鮮美國存托股票(ADS)的收盤價因為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納斯達克上市合規標準的1美元,因此再次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發出的警示函。
對此,每日優鮮表示,這一通知不會影響公司的業務運營及ADS在納斯達克上市或交易,公司將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規定的寬限期內恢復合規。
根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則,每日優鮮擁有180天合規期,也就是今年11月29日之前,每日優鮮ADS收盤價需連續10個工作日達1美元或更高,重新達到合規標準,否則將面臨退市危機。
此外,5月27日,因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每日優鮮被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強制執行532萬余元。
隨后6月1日,每日優鮮股票成交中出現了一筆490.9萬股ADS的超級大單,成交價為0.15美元,比市價低了近10%。
據測算,這位匿名的大股東一次拋售了1473萬股普通股。
在每日優鮮的老股東中,持股超過1473萬普通股的并不多。雖然不知道這名老股東具體是哪一家,但是低價拋售,也釋放了資本撤退的信息。
7月1日,每日優鮮官網公開獨立內部審查結果。
審查結果顯示,每日優鮮的次日達業務部在2021年進行的某些交易中,有一些交易被認定為存在虛假交易的可能性。
例如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關系未公開、不同的客戶或供應商共享相同的聯系信息和(或)缺乏支持性物流信息。
根據每日優鮮發表的公告,2021年前三個季度,每日優鮮共虛增6.77億元收入,占調整前總收入12%。
去掉粉飾后,前三季度累計收入同比增長僅有8.7%。
此外,天眼查顯示:每日優鮮主體公司為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7月18日進行了工商變更。
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聯合創始人曾斌變更為孫玉英,同時曾斌與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徐正已退出主要人員行列。
截至2022年一季度,每日優鮮的股東里,創始人徐正通過海外離岸信托持有每日優鮮8638萬股普通股,持股比例12.2%;其中,徐正代聯合創始人曾斌持有1749萬股普通股。
徐正以及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曾斌選擇此時退出每日優鮮法定代表人,不免有未雨綢繆,提前為自己找退路的嫌疑。
更為重要的是,在每日優鮮此前提交給納斯達克的披露文件中,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早已移居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為香港公民。
這也意味著,即便每日優鮮破產了,徐正也可以隨時走人。
畢竟,徐正持有的股份全部放在海外離岸信托中,被拖欠的供應商們是無法向其追索財產的。
信息來源:每日優鮮納斯達克披露文件
02
每日優鮮倒了,倒霉的是誰?
截至今天,每日優鮮納斯達克股價相比去年開盤已跌去98%。
如果每日優鮮真的解散,損失最大的當屬曾把每日優鮮一手做大的投資人股東。
隨著2016年生鮮電商迎來風口,每日優鮮備受資本追捧,在上市前獲得了五輪大的融資。
其中,2017年1月由聯想創投、浙商創投領投,騰訊、易凱、華創等基金跟投完成了1億美元C輪融資。
僅隔兩個月,老虎基金、元生資本領投,時代資本跟投完成了2.3億美元投資。
2018年,高盛、騰訊、時代資本、保利資本、老虎基金等國內外知名基金斥資4.5億美元進行D輪投資。
2020年7月,中金資本領投,工銀國際、騰訊、阿布扎比投資局、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老虎基金、高盛投資了4.95億美元E輪投資。
美股上市前,2020年12月9日,青島國資作為戰略投資者被引入每日優鮮。
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組成聯合投資主體,向每日優鮮戰略投資20億元。
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組成聯合投資主體,向每日優鮮戰略投資時,青島國資以5.27美元/股優先股的價格持有5499萬股F輪優先股,每日優鮮的優先股與ADS的比例為3:1,由此可知,青島國資持有每日優鮮ADS的成本約為15.81美元。
招股書顯示,公開發行后,青島國資委旗下國信創新通過廈門每日優鮮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持有5499.4萬股B類普通股,持股比例7.8%,擁有2.3%投票權。
按照日前每日優鮮股價計算,青島國資委持股價值也縮水至552.32萬美元(約為3688.72萬人民幣),這意味著該機構20億元左右的投資目前浮虧的只剩零頭。
信息來源:每日優鮮招股書
此外,根據每日優鮮招股書,公開發行后,騰訊持有5557.83萬股B類普通股,持股比例為7.9%,擁有2.2%投票權;
老虎環球基金通過Internet Fund IV Pte. Ltd. 持有7838.45萬股B類普通股,持股比例為11.1%,擁有3.3%投票權。
按此持股比例估算,騰訊持股每日優鮮或已浮虧1.92億美元(約12.82億元人民幣),老虎環球基金持股每日優鮮或已浮虧2.7億美元(約18.03億元人民幣)。
除了股東外,受每日優鮮“拖累”的還有其供應商。
每日優鮮2021年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凈額為16.52億元,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億元增加了34%。
這些應付賬款里包括三大類供應商貨款、外包配送公司運費、營銷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費。
信息來源:每日優鮮2021年三季報
此外,根據每日優鮮年財報,每日優鮮2018-2020尚未支付供應商欠款凈額分別為7.39億元、14.19億元、10.88億元,同期付款周期40天、55天、72天。
今年3月開始,網上陸續出現每日優鮮供應商爆料其拖欠供應商款項的信息。
黑貓投訴網上一則信息稱:“今年1-3月初貨款,無故拖欠,找到相應采購財務都在推卸責任,已過合同期未付款,無故欠壓保證金,涉訴金額達26.03萬元。”
2022年5月27日,每日優鮮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執行法院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執行標的涉案金額532.95萬元。
另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每日優鮮從去年7、8月份開始拖欠供應商款項,去年年底賬期更延長至3個月,而生鮮零售行業的賬期一般在45-60天,這也使不少供應商與之暫停合作。
有供應商向媒體訴苦 :“每日優鮮與很多第三方供應商簽訂合同所用的公司其實都是空殼公司。”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根據每日優鮮發布的2021第三季度財報,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優鮮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下21.72億元,而流動負債高達32.23億元。
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新的巨額投資進來,每日優鮮所欠供應商款項有可能很難還清。
除了投資人和供應商外,每日優鮮員工也受到波及。
每日優鮮從今年3、4月份開始裁員,加之7月28日突然裁掉的近500人,每日優鮮原本2000多名員工、現今不足400名。
每日優鮮員工向媒體表示:“公司6月份的績效與工資一直拖欠,原本順延到今日發放,但突然就原地解散,5、6月份的社保也未到賬。”
此外,每日優鮮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付費會員貢獻收入同比增長了800%。
以2021年一季度叮咚買菜月均交易會員數150萬人為參考,每日優鮮充值會員預計也在百萬。
如果每日優鮮情況無法得到改善,并進一步惡化,每日優鮮會員很可能也會遭遇損失。
關鍵詞: 老板徐正已移居香港 每日優鮮巨額欠款及投資恐成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