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6 15:33:46
來源:騰訊網
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道
(資料圖片)
下游新能源賽道火熱,鋰電企業募資擴產、征戰資本市場的熱情高漲。
7月13日,天齊鋰業(002466.SZ;09696.HK)登陸港股上市,發行價為82港元,募資凈額約134.58億港元。據悉,這是目前今年港股最大規模IPO,天齊鋰業也成為繼贛鋒鋰業后第二家“A+H”兩地上市的鋰礦企業。
鋰電研究機構高工鋰電披露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包括29家鋰電產業鏈企業沖刺科創板、創業板、港交所,累計募集資金近370億元。
真理研究院創始人、首席分析師墨柯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當前,鋰電池市場無論是從資本層面還是市場層面都受到密切關注。”在他看來,當前鋰礦價格依然處于高位,天齊鋰業選擇此時上市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
市場延續高增長
近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4.3萬輛,同比增長22.6%,環比增長43.5%。
其中,6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53.2萬輛,同比增長130.8%,環比增長47.6%。在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刺激下,新能源車不僅沒有受到影響,環比改善超過預期。
新能源車市場方面,供給改善疊加油價上浮預期帶來市場火爆,油價上漲而電價鎖定帶動電動車訂單表現火爆。
在新能源車銷量猛增的帶動下,動力電池的裝機量也隨之增加。中國汽車動力電池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10.1GWh,同比增長109.8%。
6月份,鋰電池裝機量再次延續此前的高增長勢頭。事實上,當前全球新能源車均處于增長周期內。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在其發布的《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月度數據庫》中提到,2022年5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67.2萬輛,同比增長49%,1~5月合計銷量約320萬輛,同比增長66%。
目前,從裝機量排名前十國家來看,我國以約82.43GWh占據全球54.2%的份額,較去年同期提升7.9個百分點;歐洲地區以約36.41GWh占據全球23.9%的份額,其中,德國、英國、法國、挪威、瑞典、荷蘭六個主要國家合計占比18.5%;美國以約26.01GWh占據全球17.1%的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約0.2個百分點。
擴產布局
顯而易見,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僅靠1~2家龍頭企業并不足以滿足市場供給。在鋰電池裝機量猛增的帶動下,眾多鋰電池企業紛紛選擇擴產布局。
5月28日,國軒高科(002074.SZ)在南京投資建設的江蘇省重大國軒新能源智能制造項目投產,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建設年產20GWh動力電池生產項目以及新能源動力電池PACK、殼體、箱體及線束等配套項目。
兩天后,寧德時代(300750.SZ)對外宣布,旗下廣東瑞慶時代動力電池一工廠投產儀式在肇慶高新區舉行。該項目首期投資120億元,規劃建設設計產能25GWh,構建包含動力電池電芯、鋰電材料、儲能應用、電池回收、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電控等領域的新能源產業鏈。
除此之外,億緯鋰能(300014.SZ)、遠景能源等公司均在2022年上半年發布了新增產能的計劃。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新增產能規模均在10GWh以上。
除在國內新增產能外,國內部分鋰電企業也將目光投向海外。
5月17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林美”,002340.SZ)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和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館經友好商談,簽署了《新能源汽車用高鎳前驅體生產及報廢動力電池循環回收項目合作備忘錄》。此前的2022年3月,格林美曾與韓國ECOPRO CO., LTD.下屬公司ECOPRO BM CO.,LTD.(以下簡稱“ECOPRO BM”)簽署《動力電池用高鎳前驅體中長期供應協議的諒解備忘錄(MOU)》,格林美將在2023—2026年向ECOPRO BM供應動力電池用高鎳前驅體材料(NCA&NCM)的總量擴大為70萬噸,并約定公司2024年開始在歐洲本土生產三元前驅體并向ECOPRO BM展開三元前驅體的供應。
不僅如此,包括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國內主要鋰電池生產企業,也紛紛發布海外建廠計劃。
高工鋰電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動力電池及儲能開工項目22個,總產能規劃超638GWh。另據工信部此前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鋰電池產量324GWh,同比增長106%,其中消費、動力、儲能型鋰電產量分別為72GWh、220GWh、32GWh,分別同比增長18%、165%、146%。這一數字超過2021年鋰電池總產能的196.9%。
隨著產能的集中釋放,如何避免產能過剩同樣是企業需要考量的問題之一。
對此,海亮股份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更多的產能落地,市場的供需一定會發生變化,對于后進入者會構成壓力。公司還是希望能夠搶抓窗口期,把項目快速落地。目前,公司和幾家頭部的鋰電池生產企業已經有了接觸,希望能夠盡快把產品投入市場。”
集中上市
鋰電企業集中擴產,需要投入真金白銀支撐。在此背景下,在資本市場募資成為鋰電企業的共同選擇。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包括29家鋰電產業鏈企業沖刺科創板、創業板、港交所,累計募集資金近370億元。其中,過會和注冊生效的企業多達16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在鋰電領域的IPO企業涉及面非常廣泛,覆蓋包括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銅箔在內的多個鋰電產業鏈。
從募集金額及用途來看,上半年IPO的主力便是鋰礦資源。
7月13日,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經港交所批準,該公司發行的1.64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行使超額配股權之前)于當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并上市交易。
記者注意到,此次天齊鋰業登陸港股募資凈額約134.58億港元。募資金額也讓天齊鋰業成為今年以來港股最大IPO。港股上市后,天齊鋰業成為繼贛鋒鋰業之后另一家覆蓋A股和港股的鋰電上游企業。
墨柯向記者表示:“當前,鋰電池市場無論是從資本層面還是市場層面都受到密切關注。當前,鋰礦價格依然處于高位,天齊鋰業選擇此時上市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
自2021年以來,隨著鋰電池終端需求增長,鋰礦價格也水漲船高。以碳酸鋰為例,今年3月創下歷史新高,報價逼近50萬元/噸,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年碳酸鋰價格處于低位之時,其價格僅維持在4.5萬元/噸。
除天齊鋰業外,2022年3月,贛州騰遠鈷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遠鈷業”301219.SZ)登陸創業板。據了解,騰遠鈷業主要從事鈷、銅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騰遠鈷業本次公開發行股票3148.69萬股,發行價格173.98元/股,新股募集資金54.78億元。
此外,7月11日,容匯鋰業創業板IPO申報材料獲受理。據悉,該公司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36億股,計劃募資約為30.6億元。
在鋰礦企業接連上市的同時,隨著產能擴張,動力電池企業也表現出了對資金的迫切需求。目前,中創新航赴港IPO已獲受理,擬募資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0億元),蜂巢能源也完成了科創板IPO備案,比亞迪、欣旺達則在積極推進旗下電池公司獨立拆分上市。
與此同時,伴隨鋰電整體擴產需求增加,對諸如正極材料、鋰電銅鉑、前驅體等鋰電池細分領域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2022年上半年,相關領域IPO的企業不在少數。而在鋰電細分領域,跨界進入鋰電領域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2022年1月,銅冠銅箔登陸創業板,其控股股東為銅陵有色,同時銅陵有色為銅冠銅箔的銅礦資源供應商。
業內人士表示,一些與銅加工產業鏈相關的企業都在進入鋰電銅箔市場,這是由于當前國家發展新能源信號的確定性較強所致。而鋰電銅箔是鋰電池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配套產品。此外,鋰電銅箔產品相較傳統的銅加工產業具有更高的利潤。
從上半年我國鋰電及其周邊企業的上市路徑來看,鋰電產業鏈上市路徑選擇更多元化,創業板、科創板、港股、海外融資多條途徑融資成為趨勢。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目前炙手可熱的新能源賽道中的重要一環,鋰電在2022年持續爆發。面對巨大的新能源市場,資本對鋰電產業的推動作用也將逐漸顯現。不過,未來隨著產能不斷提升,鋰電企業的IPO之路也將更具挑戰性。
關鍵詞: 天齊鋰業港股上市背后鋰電酣戰資本市場 動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