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07:27:08
來源:騰訊網
美元債交換要約達成不過月余,大發地產再次走到了危機的邊緣。
2月21日早間,大發地產公告稱,有票據債權人就本金額為1500萬美元(另加應計而未付利息)的若干尚未償還優先票據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下稱“高等法院”)分別提交一份針對公司及子公司垠壹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垠壹”)的另一份清盤呈請。其中,大發地產為發行人,垠壹為擔保人。
大發地產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將強烈反對呈請。同時,受相關清盤條例影響,在未獲得高等法院的認可令下,于2月18日或之后作出的關于公司股份轉讓均屬無效。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此次令大發地產陷入清盤風波的導火索是該公司于2021年發行、總額2.8億美元、息票率9.95%的優先票據。
2021年1月,大發地產發行了一筆1.8億美元、9.95%的優先票據。按原計劃,該筆票據將用作公司現有債務的再融資,并在2022年1月18日到期。同年6月,其又額外發行了一筆規模1億美元、息票率9.95%的優先票據,并與上述票據合并構成單一系列。
去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下行,境內外融資渠道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縮,以往借新還舊的模式開始行不通了。
這一背景下,面對即將到期的債務,大發地產對這筆總額2.8億美元的債務發起交換要約,試圖以此延長債務期限。
2022年1月6日,大發地產公告透漏,該筆票據尚有未償還本金約1.845億美元,公司就現有未償還本金的90%為最低接納金額(即1.66億美元)進行交換要約。同時,其還向美元債持有人發起同意征求,試圖就2022年、2023年票據契約中的違約事件條款進行修訂,以剔除其中的交叉違約條款。
為達成交換要約及同意征求,大發地產拿出了十足的誠意,譬如對于同意交換要約的票據持有人,每1000美元本金額將獲得現金本金還款40美元及現金10美元,而同意征求的則每1000美元票據支付2美元同意費……
當月18日,該公司宣布完成交換要約及同意征求,并發行了一筆規模約1.38億美元、息票率12.5%的新票據,將債務期限延長到了6月30日。
債務置換、對沖后,大發地產原2022年1月18日到期的票據的未償付本金金額只剩下了4036萬美元。
那么,為何這筆已經展期后的美元債又會涉及清盤呈請?
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表示,任何展期都是以某一比例的同意率開展實行,達到比例才能實施,沒有同意的部分仍要按期支付款項。
其猜測,可能是部分沒有同意展期的債權人在沒有收到款項的情況下發起了清盤呈請,“如果同意展期會有協議,是沒法呈請清盤的”。
他還指出,清盤往往用于雙方債權債務沒有爭議的案例。一般而言,若是正常流程的發債,企業違約,債權人確實可以申請清盤,但若是生意上存在爭議的借款往來則未必。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發地產如今的情況實際恐已涉及債務違約,但公司對于清盤呈請仍不愿妥協。
大發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2月18日或之后的所有股份轉讓均屬無效。”
大發地產的“抗議”否能有效呢?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告訴記者,后期法院將進行清盤呈請聆訊,需根據實際情況看后續是否安排強制執行,反對可能會有一定效果。
黃立沖則并未太過樂觀。其坦言,如果是標準的債券,反對清盤是沒有用的,“也許這樣逼一下企業就還掉了,不配合展期的債權人其實反而能夠獲利。”
在他看來,美元債首次違約的企業,前期債務重組談判難度都非常大,一旦海外債違約,依靠房地產公司資產變賣或重組回收大部分本金的機會非常渺茫。一般來說,首次違約的企業仍有部分資金可以調動,那么此時不接受的債權人可以全身而退,同意展期的則未必。
“國泰君安之所以成為顧問可能是因為他們是這筆債的承銷人,需要由他們去協調解決,這與聘請中港資本的邏輯一樣。”黃立沖補充說道。
另一方面,對于大發而言幸運的是,由于此前已對部分債務達成展期及同意征求,所以債權人擠兌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意展期的不能去擠兌,除非展期協議書里的部分條款被違反”。
截至2月21日,大發地產報收3.85港元,上漲1.05%。
記者 吳典
編輯 左宇
熱文推薦,看這里
好看的人都點了在看